资源简介 历史:2009年高考4月热点回顾(六)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考前冲刺重点、热点问题一、可能涉及的热点问题1、长效热点(1)大国崛起相关历史知识链接:英、法、美、俄(苏)、德、日六大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及与中国的关系。要关注近代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政府职能的变迁、近代大国崛起中政府的作用及给中国的启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各国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贡献,尤其是英、法、美民主政治若干元素即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演进)。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1)、英国: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其“世界工厂”地位的建立与丧失;外交:一战前后、二战前后。2)、法国:政治:启蒙思想与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经济: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外交:一战前后(争夺欧陆霸权等)、二战前后的表现。21世纪教育网3)美国:政治: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法制建设、罗斯福新政及战后政策的调整;经济: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表现、经济结构与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政策的调整;外交:一战前、中、后、二战前、中、后。4)俄(苏):政治:改革与革命建立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巨变;经济: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工业化道路与经济政策;外交: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二战前、中、后及与美争霸;中俄关系:对中国的侵略、援助中国革命、支援中国建设、破裂与正常化。5)德:政治:两次统一与一次分裂、法西斯上台及其对法西斯的处理;经济: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表现与其经济的腾飞;外交:普法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积极参与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6)日:政治:明治维新、法西斯上台及战后的处理和右翼势力的猖獗;经济:两次腾飞;外交:两次腾飞后的对外政策。(2)三农问题和关注民生相关历史知识链接: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与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近现代各国、各阶级解决农民问题或土地问题的方案政策措施等、中共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或农村政策等。(3)自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思想理论创新)相关历史知识链接:制度创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少数民族制度的创新、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思想理论创新:主要指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的变化,包括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及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以及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科技创新:三次科技革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以及“西学东渐”等(4)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相关知识链接:古代各时期的对外交往、近现代中国各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转变(传统朝贡体系的崩溃到“理藩”外交再到被动接受近代国际关系规则)、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演变、欧洲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中国古代的富民政策(农本思想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阶级的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缓和、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与经济格局、经济结构的调整等。(5)台湾西藏问题、国共关系与一国两制、民族问题相关知识链接:古代封建社会的民族融合及对边疆的管辖与开发、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祖国统一方针、两次国共合作及其成果等。(6)民族复兴之路:相关知识链接:近现代各阶级阶层探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如中古的民本思想和法制思想、中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探索,各阶级阶层的法律性文件、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等。2、时政热点和周年问题(1)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相关知识链接:1.党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外开放和处理国际关系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政府执能转变);理论建设能力;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2.中共在不同时期政策调整(体现党的成熟和先进性):要注意1935年,1945年,1949年,1956年,1978年的史实。3.党的建设:组织建设(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思想建设(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大,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风建设(延安整风、七届二中、三反运动、五七整风等,各是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和影响如何?)等。(2)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3)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4)世界现代史1919~1939年的世界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凡尔赛体系形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附:关于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学科命题人员的学术构成 1、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2、北京师范大学曹大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是岳麓版高中新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长城:碰撞与融合的界碑》等。3、武汉大学何德章教授:其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三年的高考古代史题均出自其手。4、南开大学李少兵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宗教文化、风俗文化比较、社会变迁5、学术秘书暂时由杨宁一和刘芄兼任。刘芄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6、全国文综命题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张亚男教授(地理学科),根据其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对历史空间概念的考查,考查重点是区域经济,其特别关注对高中新教材观点的考查。历史可能考查的重点:一、从知识模块来看:经济第一,政治第二,文化第三,人物第四。经济方面特别是近现代中外经济的联系比较型可能出大题。二、从内容来看:1、先秦文化2、唐朝经济制度、经济社会3、中国近代关税主权的变迁4、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5、亚太经合组织、一战后的国际关系调整与中国。三、从史学范式来看: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突出文明史观,突出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工业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等之间的碰撞。四、从与新课程联系来看: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成长历程。五、从知识着陆点来看:复习重心应在:先秦文化;隋唐经济对外关系;宋政治;明清文化;中国近代经济(关税主权问题);中国现代史1927~1937年;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现代史1919~939年的世界。从空间上看,注意中部崛起,或者把中国当作一个整体,以地图为载体进行考查。六、从热点来看: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资源整合,找准切入点,结合十七大报告,关注社会热点如:周年大事、开放意识、和谐意识、和平意识、科技意识、国际意识、民主意识、人文意识等,科学发展观,大国崛起,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七、从设问的角度看:原因类、比较类、说明类(开放性试题)变化类。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