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极大地改变了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美苏势均力敌。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了关于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若干协议,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2)矛盾变化: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合作基础,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苏矛盾激化。(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战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2、过程:(1)美国的霸权政策①“冷战”——欧洲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揭开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旨在联合美国及西方国家、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公开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表现: 政治上:1947年3月,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经济上:1947年6月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西欧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以巩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在政治上也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军事上:1949年春,英、英等12国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剧了“冷战”的程度。②热战——亚洲朝鲜战争:背景: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概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特点: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在中国:“扶蒋反共”。(2)苏联的应对措施:①政治上: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波兰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上: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标志着战后欧洲不仅在政治上分裂,且在经济上也被划成两部分,从而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③军事上:1955年5月,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的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使欧洲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例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②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2)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由此崛起;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二、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洲一体化:(1)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2)欧共体的成立——经济一体化①进程: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的工业发展;促使法德这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②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③扩大:1973~1986年间历经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④发展的趋势(特点):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成员国的利益;美苏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⑤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2、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推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的大力扶植;③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⑥政府加强投资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等。(2)表现:①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②1956~1973年,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③20世界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民族国家,面临着反帝、反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③美苏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他们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斗争。(2)形成过程: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和不结盟。(4)意义:①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4、中国的振兴(1)过程: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大大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2)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1、过程:(1)“8·19”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2)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2、原因:(1)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影响:改变了两极格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4、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1)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局崩溃根本原因。(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四)、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还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原因在于:(1)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像以往是在世界大战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形势下建立的,而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各种力量消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需要较长时间。(2)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和均衡,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3)决定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对比,变化需要较长时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表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表现:(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1998年发动伊拉克战争,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又相继侵入阿富汗和伊拉克。(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3)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4)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很大改善,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5)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3、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和趋势(1)特点:“一超多强”。(2)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4、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缓和。世界多极化是世界多样性的反映,有利于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繁荣。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