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纲

资源简介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复习提纲
从各国历史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在课程观念上:(1)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叙述,而是以史实为依据来架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可变的;(2)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释的学科;(3)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且是一门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4)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富者、强者和名人的编年史,而且同样是一门关于普通人的学科;(5)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而且是既能记录各民族、文化和社会渊源,又能延伸其自身经历的学科;(6)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与个人无关的学科,而是一门与个人有关的学科。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是囊括各方面内容,而是精选能够培养学生所需求的“创造新知识框架的能力”的内容。
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在教学方式上: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课程与教学理论从“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旧课程存在什么问题?
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的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仍存在“难、繁、偏、旧”现象。部分教学内容头绪多,内容杂,知识点密度大,概念多,理论性偏强,难度偏高。
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上仍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仍未得到充分体现。
课程评价仍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得什么?
总的思路是:在现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发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基本思路是:1.明确课程性质;2.转变课程功能;3.改革课程内容;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6.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性质: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
特点: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功能是什么?
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要进行哪些改革?
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七.初中历史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原则是什么?
1.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完整性。
2.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体现学生生活。
3.课程内容应是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即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4.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尽量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
八.《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坚持的两项原则是什么?
1.坚持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原则,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2.坚持义务教育的发展性原则,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获取更好的学业成就创造条件。
九.《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如何规定课程目标?
《标准》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1)在横向上,《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2)在纵向上,《标准》不仅规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规定了学习每个学习板块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板块下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
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如何构建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
《标准》采取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方式来构建历史课程体系。《标准》把历史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设置,贯彻了三个原则:一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关注历史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二是基础教育的特点,主题的确定要有利于素质的培养;三是要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十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有什么特点?
1.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三个方面有较大突破:(1)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2)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3)在知识传授中,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目标。内容标准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内容目标要求。即识记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这三个层次规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
革新了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
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
十二.制定历史课程目标时主要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课程目标。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指导。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
十三.中国古代史的九大学习主题是什么?确定这些主题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的九大主题是:(1)中华民族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融合;(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
2.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基本内容和线索。(2)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侧面的最主要特征的统一为主要呈现方式。(3)以宪法和国家现行法律为指导,处理学习主题选定中的某些问题。(4)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十四.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目标上规定: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在能力目标上规定: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规定: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十五.中国近代史的七个学习主题是什么?确定这些主题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确定的七个主题是:(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经济和社会生活;(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突出历史的时段性主题。
十六.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目标上规定: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在能力目标上规定: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规定: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十七.中国现代史的七个学习主题是什么?确定这些主题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的七个主题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6)科技、教育与文化;(7)社会生活。
  2.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2)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历史的时序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十八.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目标上规定: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在能力目标上规定: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规定: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十九.世界古代史五个学习主题是什么?确定这些主题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五个学习主题是:(1)史前时期的人类;(2)上古人类文明;(3)中古亚欧文明;(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不追求世界历史体系的完整性;(2)要照顾到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时序性和重要性,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3)力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抽象繁琐的概念,力求深入浅出,增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二十.世界古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目标上规定: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在能力目标上规定: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规定: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二十一.世界近代史的八个学习主题是什么?确定这些学习主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八个学习主题是:(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2)第一次工业革命;(3)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5)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第二次工业革命;(7)第一次世界大战;(8)科学与思想文化。
2.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广度而不求学科专业深度。(2)注重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而不求面面俱到。(3)注重历史过程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历史结论的记忆。
二十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对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对世界近代史应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到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还要提倡探究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1)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和历史正义感。对资本主义的野蛮性、贪婪性、扩张性要持批判、否定和憎恶的态度。要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2)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3)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5)要培养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十三.世界现代史的八个学习主题是什么?确立这些学习主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八个学习主题是:(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3)第二次世界大战;(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8)科学技术和文化。
  2.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反映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2)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3)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十四.世界现代史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在知识目标上规定: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
2.在能力目标上规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规定: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