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和学习水平程度。考试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础依据之一。二、指导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道德与法治素质的全面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状况,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道德与法治科目所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及核心素质发展水平和程度状况。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考生生活的联系,坚持在课程标准和大纲范围内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命题立意应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紧扣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注意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讲求科学性,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三、考试依据 2019年初中毕业生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基二[2011]9号)《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2月8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6]665号)、《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为依据,适应使用经教育部审定的在我省使用的各版本《道德与法治7-9年级》教科书的学生。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按照上述考试依据,2019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范围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1·世纪*教育网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21*cnjy*com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版权所有:21教育】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14.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15.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2-1-c-n-j-y16.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和集体17.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18.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19.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20.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21cnjy.com21.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2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23.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24.懂得诚信是一种可贵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信的人。25.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26.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27.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www.21-cn-jy.com28.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9.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0.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32.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33.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34.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第三部分 我与国家和社会3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做有正义感的人。36.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37.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弘扬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8.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39.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40.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出处:21教育名师】4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21*cnjy*com43.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懂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有序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4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45.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46.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7.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8.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9.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根本政治制度。 50.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懂得扶贫攻坚的意义。51.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www-2-1-cnjy-com52.知道我国的人口状况,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53.知道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了解我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5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1·cn·jy·com5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56.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57.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五、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