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4、文化: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关系和文化交流;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阶段。3、对外: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技术交流等形势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在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赋税制度出现重大改革。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4、对外: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5、文化:承古萌新;在思想领域,产生了反封建民主思想;在科技领域,中国虽仍在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则明显落后于西方;在文学艺术领域,则开始出现鞭挞封建礼教,反映封建制度没落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图书编撰成就突出;西学东渐一度出现;文化专制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1、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2、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3、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前期),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4、分封制实施初期使西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5、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霸主地位。6、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中原。7、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桂陵、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8、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春秋出现牛耕——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革命。9、春秋战国,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芍陂(春秋、淮河)。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关中平原)。10、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11、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12、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13、春秋时期,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记载比欧洲早600多年,战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14、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统一货币,小篆为标准字体。15、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和封国制。16、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察举制。17、公元前127~前119年,西汉与匈奴三次战争。18、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交通畅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19、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明帝时,班超开始经营西域。20、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设郡。2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22、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西汉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2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24、《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25、甘肃天水出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西汉)。26、造纸术外传于公元4世纪(非西汉)。27、六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28、《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野生植物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9、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30、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进一步明确职权。3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官;隋炀帝科举制形成;武则天首创殿试;北宋殿试成为定制。32、隋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纳绢代役),唐“庸”不再有年龄限制。33、780年唐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34、唐朝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35、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秘色瓷属于青瓷,唐代出现。36、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37、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38、唐玄宗先后册封大祚荣、皮罗阁、骨力裴罗等少数民族首领。39、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0、《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大衍历》的制定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41、北宋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4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916年)、西夏(1038年)、金(1115年)。43、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西夏、蒙古(1206年)。4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45、元代中书省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46、元代中央机构: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47、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8、南宋发明管形火器,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9、13世纪,指南针、火药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50、元代《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51、1368年明朝建立,1421年迁都北京。52、《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53、明朝在东北设有奴儿干都司,在西藏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在西南设立土司制度,后进行改土归流。54、1757年清军粉碎准噶尔部,统一天山北路。55、1757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56、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派驻藏大臣。57、“三藩之乱”的平息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58、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59、清的地方制度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60、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61、1581年,明代实行“一条鞭法”,统一征收银两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62、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3、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64、中俄《尼补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65、《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66、《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欧洲约两个世纪。67、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68、元朝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清朝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