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理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一统“的理论

资源简介

“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
儒学经典中很早就有“大一统”思想的表述。《诗·小雅·北山》中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诗句,后来被频繁引用,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原则。“大一统”一语的明确提出,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但早期法家的政治文化理论却是以君主权力的一元化为思想基点的。以“天下”作为政治管理的对象,表明“大一统”的政治要求事实上已经成为法家政治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天下”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这就是所谓“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可见“天下”的观念,一开始就是和“大一统”的观念相联系的。与当时“天下”意识的普及同时,许多思想家都相应提出了统一天下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就是说,天下归于一统,就会安定。《荀子·王霸》也曾经提出了“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的观点。《易·系辞上》中也曾经说,“圣人”以“易”为思想基础,就可以“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 “定天下之业”。管理大一统的“天下”,已经成为许多政治家的最高追求。成为战国晚期秦国政治建设和政治管理指南的《韩非子》一书,可能是诸子中说到“天下”一语频率最高的。很显然,谋求对“天下”的统治,谋求“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已经成为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
虽然孟子提出了反对“以力服人”,而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的主张。但是,当时政治形势的现实是,各个大国无不积极强兵备战,都企图借助武力消灭敌国,使“大一统”的理想成为现实。《吕氏春秋》称以实现“大一统”为目的的战争形式为“义兵”。秦国就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基础,通过战争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秦实现统一,是划时代的历史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