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一)十九世纪中晚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历程的开始
1.原因:
①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旧体制、旧思想,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技术、设备、思想文化,并为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创造了劳动力、市场等条件
2.表现: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洋务企业等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
③轮船运输、铁路运输等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兴起、新式学校开始出现,出国留学逐渐增多;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传入;
④“师夷长技以制夷”、“兴民权、君主立宪”等思想日益传播;
⑤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二)二十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开始起步
1.有利条件: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甚至奖励实业;
②教育改革的广泛进行及留学热的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③辛亥革命为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给全国人民以很大鼓舞;
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群众性抵制外货斗争的推动;
⑦外国资本主义的大量输入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
①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兴起了大批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进一步改变如铁路增加、公路运输兴起;
③新式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
④政治文明取得重大进展,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及其他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法令法规;
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日益传播;
⑥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日渐流行,新道德、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加强。
3.不利因素:
①资金、技术、人才准备不足;
②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上的障碍;
③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专制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破坏和压制。
(三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文明初步基础奠定
1.有利条件: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扫除了工业文明道路上的主要阻碍;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
2.表现:
①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一些产品的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铁路、公路、航运、航空迅速发展;
③轻工业、农业也获得较大发展;
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⑤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3.主要问题: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经济建设;
③外交形势逐渐恶化,阻碍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对我国工业文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业文明快速发展
1.有利因素:
①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人们思想不断获得解放;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⑤国际形势总的走向缓和,外交上取得一系列成就,创造了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量引进,外国文化广泛传入。
2.重大进展:
①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轻、重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交通、通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日益便捷;
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⑤科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⑥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商品经济社会日趋形成;
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