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6《亚洲经济的发展》教案(旧人教版高二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4.6《亚洲经济的发展》教案(旧人教版高二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六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韩国经济发展;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同点;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西亚经济的发展。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抓住机遇,吸收外资和技术,依据国情,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是东亚、东南亚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2.通过对印度经济和所存在问题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尽管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民族和宗教矛盾,仍然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3.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新加坡与韩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经济状况的学习,归纳、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类型。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和韩国经济的发展。
本课难点:印度经济的发展和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备
《亚洲政区图》挂图、《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发展》挂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网上下载一些图片。  
教学要点
一、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起飞
原因:“一抓、二调、三参”。
时间:60年代
结果:“70年代的奇迹”,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2、新加坡独立后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概况
  (2)独立后经济发展成果{ 措施
成果
弱点
3.韩国经济的发展
(1)韩国简况
  (2)经济发展{ 措施
成果
弱点
4.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时间:80年代
措施
成果:经济持续增长。
5.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弱点
特点
弱点
二、印度经济的发展
1.政策
2.成就
3.影响经济发展的四大问题
三、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1.西亚经济的特点
2.西亚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斗争
(1)西亚产油国简况
(2)斗争原因
(3)斗争方式
(4)结果
3.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油国)(1)经济发展方式:石油立国
(2)措施:“一提”、“二改”
(3)结果: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油多人少,富。
伊拉克和伊朗:油多人多,富裕程度低。两伊战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
导入:亚洲国家除日本外都属于第三世界,都是在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走向政治独立的。独立后,各国经济如何发展呢?
讲授新课
看《亚洲政区图》讲解:亚洲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的30%,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8.7%,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这些国家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外国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控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发展中国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改变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结构。
一、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起飞
亚洲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最先起飞的是新加坡和韩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起飞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起飞意味着突破传统的经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有一些有利的条件: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以加速增长的过程)。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用电脑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讲解。
①抓住机遇,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60年代末,新加坡和韩国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西方发达国家因工资高、劳动力缺乏,地价、物价上涨,致使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而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可简化为“一抓、二调、三参”。
7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就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不仅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令世界瞩目,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有人提出,新加坡、韩国已经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毕业了。
2.新加坡独立以后经济的发展
(1)新加坡概况(用谈话法,先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概括)
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部,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1959年获得自治。后来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新加坡基本上是一个城市国家,地狭人少:新加坡面积只有588平方公里,还没有我国长江口上的崇明岛面积大,人口250多万。新加坡的资源十分贫乏,连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但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控制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冲。新加坡独立后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广大新加坡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经过10年多的努力,实现了新加坡经济的起飞。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成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理,直到1990年李光耀一直蝉联总理。在他担任总理期间,实现了新加坡经济的起飞。虽然他领导的是一个弹丸小国,但他领导的新加坡取得的出色成就,使他本人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领导人。课文资料部分引摘他的话,旨在肯定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他本人对新加坡发展的贡献。
(2)独立后经济发展
措施:(学生回答,教师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作一些点拨)
a.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且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抓住60年代发达国家(主要是日本)向海外转移资本和技术的机会,改善工业基础设施,大力吸收外资和技术,发展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战略是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减少进口。70年代,在经济有一定发展以后,开始大力发展出口工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了经济的起飞。经过10年的努力,建立起一个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和修造船业为支柱的面向出口的工业体系。工业的迅速发展又带动了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业的繁荣。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三炼油中心,苏伊士运河以东、日本以西的最大修造船基地,国际重要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世界金融中心和国际最繁忙的商港之一。新加坡所采取的这一发展战略,对解决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资金缺乏和大量人口失业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但在7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又出现了新问题,首先是失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内劳工市场已呈现紧张,而且随着工资的不断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其次,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冲击下,生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外销量增大,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新加坡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十分不利。因此70年代末期起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向着高科技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子产品、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设备、自动化机械、科学仪器等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1983年,电子工业产值达34亿美元,出口值达24亿美元。利用自己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设港口和机场,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它还重点发展了通讯、金融等服务业。1990年,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五大外汇交易市场。总结其经济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型”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60年代)——“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70年代)——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略(70年代末80年代初)。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不仅保证了科技和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高速持续增长。1979年以后,新加坡的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0%,高科技队伍20年间增加了2倍。80年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区。
C.稳定社会秩序。新加坡政府重视法制建设和改善人民的生活,通过制定法规,调整各种矛盾关系,高薪养廉,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为社会秩序稳定创造了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和外部投资创造了安定环境。
巨大成果:新加坡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看图片。
弱点:过分依赖外资。
3.韩国经济的发展(1)韩国简况
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土面积小、人口多的国家。50年代靠美国援助艰难度日。
(2)经济发展
措施:(学生回答,教师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讲解)
a.在经济发展上,韩国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指导调节经济的职能:以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在60年代初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同学们看书中小字。
b.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引进外资,部分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引进技术,特别是技术软件。到1978年,共引进技术1100多项,使60年代国内不能生产或产品质量低劣的700多种产品的40%达到国际水平。许多电子产品、造船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都有了一定竞争能力。看图片。
C.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不均衡增长”经济发展战略。
d.鼓励出口。把扩大对外贸易当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62年进出口总额只有4.7亿美元,1981年增加到473亿美元,20年内增加100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2.3%。兴建出口加工工业区,现有20多个出口加工工业基地。
成果: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从1960~1980年近20年中,韩国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7倍。它已步入了先进国家行列。其最具优势的是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
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特别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到了90年代其自身的结构问题,特别是金融制度方面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导致1997年的严重金融危机。韩国经济发展中有许多明显弱点。
弱点:a.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特别是对美国的资金和市场依赖过大,外债负担沉重,有人甚至形容韩国每借2美元外债,就要拿出1美元还付债的利息。而且随着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加强,韩国商品出口市场受到的影响极大。
b.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粮食生产停滞不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严重依赖进口。
C.掌握政权的军人和控制经济的大资本家结合带来一些弊端:贪污腐化,政治丑闻不断;压制竞争,限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4.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时间:80年代
措施:(教师讲解)
(1)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东南亚国家国土小、人口密、底子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加强了联合。1967年,东南亚5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缩写为ASEAN),确立了平等合作,共同开发的宗旨。后在1977年又建立特惠关税协议,到1989年享受特惠关税项目已达14 801个。这些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东盟已发展成为覆盖东南亚所有10个国家的地区性合作组织(除了5个创始会员国外,还有文莱、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东盟的资料。
(2)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80年代,东盟各国遇到一个经济发展的机遇:由于日元升值,日本等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向海外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泰、马等东盟国家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劳动力和资源丰富条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传统农业经济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和多样化,开发多种创汇农业产品,促进对外贸易。
成果:经济持续发展。80年代,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0.6%,马来西亚是8.3%。(但由于泰国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率较高,面临艰巨的结构调整任务,对其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1997年,泰铢大幅度贬值,引发了东南亚地区的持续金融动荡,泰国经济严重滑坡。)
5.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弱点
(由学生讨论并做总结。)
特点:大量引进海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弱点: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就要卷起波澜。近年来这些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整。
二、印度的经济发展
1.政策: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混合发展”。所谓私营经济就是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它是印度在反对英国殖民掠夺过程中,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它多在农业、消费品和服务业生产领域。国营经济有三类组成:继承英国殖民当局的遗产;赎买本国或外国的私营企业;政府直接投资兴建的企业。国营经济多在能源、交通、国防、重工业、金融等核心经济部门。采取两种经济共同发展政策的创立者是尼赫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印度经济取得了较大成就。
2.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略加讲解。)
(1)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海轮、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这些情况表明,它有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同那些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单一经济结构的国家不同。
(2)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的发展。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上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使印度粮食自给自余。
(3)在科技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请同学们看小字、看图片。
3.影响经济发展的四大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这些问题不仅使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碍,甚至导致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小结:印度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根据本国的特点,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力图建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选择的、谨慎的、立足于国内的)。这种战略,既有利于为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又能适当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印度的发展不如一些东南亚国家那么迅速,但是它受国际市场波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也较小,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发展速度较低。
三、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1.西亚经济的特点:基本特点为发展不平衡,富国与穷国反差大。呈现出三种经济类型(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利用石油资源成为富国的,如海湾国家;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经济繁荣的,如以色列;境况较差的穷国,如约旦、也门等。二战后,西亚经济发展最大的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2.西亚产油国与石油垄断资本的斗争。
(1)西亚产油国简况:可以看有关的VCD。
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有一条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的狭长水域,伊朗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国家则称之为阿拉伯湾,国际上统称海湾。海湾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产地,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和31%的天然气储量集中在这里,美国进口石油的60%、日本的65%和西欧的52%亦来自海湾地区。因此,在过去的百年间,海湾一直是大国势力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必争之地。海湾地区境内多沙漠,气候干燥,人口稀少。石油开采业的畸形发展,决定了它们的经济必然是外向型和开放型的,离开国际市场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无法生存。石油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斗争原因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位。可是,这里的石油财富过去一直被西方大国控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70年代以前,世界上有8家石油垄断资本,美国5家,英、法、荷各1家,控制西亚石油的87%,西亚各国几乎没有一家炼油厂,只能出售原油。而石油标价又被垄断,1吨原油可产生相当于4.9吨煤炭的热量,而价格只相当于欧洲次煤价格的65%~75%。所以为摆脱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西亚产油国同石油垄断资本展开了长期而又坚决的斗争。
(3)斗争方式: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包括拉美的委内瑞拉),目的是联合起来,逐步摆脱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并逐步将石油工业收归国有。
(4)结果:70年代终于获得了胜利。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
3.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产油国)
(1)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措施:为了能利用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西亚产油国继续与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其表现有二:请同学回答。“一提”、“二改”,即提高石油价格和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两个方面。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两次提高油价,两次引起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产油国从中获得巨额财富。在短短10年时间里,一些贫穷落后“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现在西亚产油国已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3)结果:其中,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石油财富丰裕、人口较少,已经迈入世界富国行列。伊拉克和伊朗是西亚的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是,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仍然低于海湾石油富国。由于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矛盾的激化,1980~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在“石油宝库”的海湾腹地进行的,在陆地、空中、海上立体展开,因而殃及整个海湾地区、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稳定,尤其是曾导致美国和苏联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使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场战争的突出特点是交战双方都重视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而消耗战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双方都不惜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由于两国的军队人员素质低、训练水平差,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基本没有得到发挥。西方军事评论家称这场战争为“用现代化武器打的低水平战争”。这场战争使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推迟了中东地区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请同学朗读书中小字介绍。
(教师还可以补充:两伊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伊拉克1990年8月,突然入侵邻国科威持,引发了海湾更大的危机,该地区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战争。这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卷入国家最多的战争,使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遭到重创。)
本课小结
(一)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70年代的奇迹”。
80年代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印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培养科技人才,重视发展科技是其特色。
西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年代以后产油国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油多人少,富。伊拉克、伊朗:油多人多,富裕程度低。
60年代末日本: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播放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出口加工国和地区: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
农矿原料出口国:泰国。
经济综合发展国:印度、中国。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
(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高涨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坚持改革调整的方向,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促使经济朝着长期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  
布置作业
1.用图表说明亚洲经济发展状况:表格式、坐标系曲线式或柱状图均可。
2.搜集有关海湾地区的资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