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及其转机、回升和成就;“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四五运动是人民群众对“四人帮”义愤的总爆发,其实质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它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2.“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包括一些重要成就。3.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4.“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内乱。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性质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2.九一三事件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经济形势出现转机3.“批林批孔”运动4.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5.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与若干领域的成就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与四五运动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严重后果及经验教训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本课难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和经验教训二、在讲本节具体内容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文革”的全面发动到全面夺权,迫害老干部这一过程,总结指出一大批老干部遭批判、被打倒,被迫离开领导岗位以及“文革”造成的混乱局势给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造成了可乘之机。那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利用和扩大内乱,篡党夺权的 又是怎样覆灭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三、“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首先简介林彪生平,指出林彪作为我军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高级将领,有过一定的贡献,但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文革”开始后大动乱的局势,使他的夺权野心极度地膨胀了。在“文革”中,他利用其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和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同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他们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残酷迫害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九大,林彪被选为毛泽东的合法继承人,林彪集团的势力达到极盛时期。2.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的暴露。结合课本的小字部分说明林彪的抢班夺权活动,突出表现在九届二中全会关于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的争论上,结果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阴谋被毛泽东戳穿。随后,林彪集团就策划武装政变,但又被毛泽东、周恩来所粉碎。3.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妻儿叛党叛国,乘飞机慌忙外逃,在飞越蒙古人民共和国时,机毁人亡于温都尔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四、“动乱中的国民经济”一目,需要讲明五个问题。1.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革”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革”中推行的一整套“左”的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其具体表现让学生看课本中的表格,通过对1966~1968年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的比较,说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是持续下降。2.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国民经济出现转机。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画──“文革”中的周恩来,之后讲述。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主张批判极“左”思潮,恢复整顿国民经济,解放干部,使各方面的工作出现了转机。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是“文革”以来最好的一年。讲述该问题时,可让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图表。3.“批林批孔”运动。当经济形势好转时,江青集团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使周总理纠“左”的努力被打断,政治空气又重新紧张起来,国民经济发展重遭严重干扰。4.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1975年周恩来病重,毛泽东让邓小平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上任后,进行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动乱的局势又安定下来,国民经济由停滞、倒退转为回升。具体情况让学生看课本表格。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触怒了“左”的势力,毛泽东也不能容忍。1975年11月,他们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的大字报),使全面整顿工作中断,全国政治形势再度陷入混乱,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一次遭受挫折。5.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与某些领域的成就。结合课本中列举的具体数字和“1966—1976年主要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说明“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蒙受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但是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要强调这些成绩的取得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五、“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首先提问江青反革命集团包括哪些主要成员 然后指出:江、张、王、姚等人是靠极“左”思潮和“文革”起家的,他们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到控制中央文革小组、策动红卫兵运动、再到支持造反派夺权,挑起武斗、迫害老干部,种种罪恶活动贯穿于“文革”的全过程。九一三事件后,他们更加猖狂,先后发起了“批林批孔”运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共十大后,他们结成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2.四五运动。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举国悲痛,各地人民自发地进行悼念活动。北京上百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抒发悼念之情,痛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4月4日达到高潮,4月5日掀起了全国性的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四五运动,遭到“四人帮”的残酷镇压。让学生看课本“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诗一首”,然后总结指出:这场运动是人民群众对“四人帮”义愤的总爆发,其实质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它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篡党夺权的活动。10月,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和郭沫若的诗,然后指出: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严重后果及教训。“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有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看书,结合思考题回答)。总结指出:“文革”虽有严重的损失,但党和人民终于战胜了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巩固新课:要求学生复述本节要点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