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5.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光辉灿烂的新纪元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将开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的,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独裁统治,给中华民族留下严重的恶果,新中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
3.西藏的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4.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1.通过对新中国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3.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4.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祖国大陆的统一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2.西藏和平解放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3.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四、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意义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
六、三反、五反运动
1.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
2.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用两课时。
本课重点: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
本课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目的和性质。
二、在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明从这一章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要向学生讲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本章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一目,需要讲明新中国成立条件成熟的主要表现:①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③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④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地点北平。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师要注意它与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等。“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这部分内容要讲明会议的时间和内容。会议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关,进行各项工作。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2)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分国内和国际两部分。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五、“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要讲明两点:①建国之初的军事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祖国领土还有一些地方未获解放,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威胁人民政权。②过程。在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字,了解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的大致情况。
2.西藏和平解放。1949年底,解放军就开始了进驻西藏的准备工作。解放军的前哨部队到达了西康的甘孜。为了避免伤害民族感情,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京谈判,以期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2月,十四世达赖亲政。达赖亲政后,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组成西藏代表团到北京,同李维汉为首席代表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5月23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抵达西藏。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的和平解放,使西藏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它是中国共产党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发展。至此,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为使其侵略行径合法化,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武装干涉朝鲜的非法决议,随后组成了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从8月下旬开始,美国飞机多次侵犯我国东北。9月,美军七万多人在朝鲜中部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美国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接着,向我国东北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进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日,麦克阿瑟通过广播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无条件投降。当晚,金日成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希望中国尽快派兵援助。为了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和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以及祖国安全的需要,于10月上旬作出“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志愿军分别开始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朝中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二十三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从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属于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美帝国主义在遭到朝中人民沉重打击后,被迫接受苏联政府于1951年6月提出的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由于美国缺乏谈判的诚意,企图以军事压力使朝中方面屈服,谈判时断时续,停停打打。美国动员他的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将近二分之一的海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但都被朝中军队所粉碎。朝中军队密切配合,两年中又歼敌72万人。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4.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可从五方面分析: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由于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教师要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土地改革运动”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在旧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制度,占乡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据着农村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广大贫雇农和大多数中农终年辛劳,却得不到温饱。这是中华民族被压迫、被侵略、陷于穷困落后的根源,是我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彻底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得以巩固,农村的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不能实现。所以,为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给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必须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解放战争中,我国已对总人口约1.6亿的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但拥有3.1亿人口的广大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革,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必须完成对这些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2.土地改革的简况。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天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冬,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4 600万公顷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这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这次土地改革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这是这次土地改革同以往土地改革不同的地方。
3.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八、“镇压反革命运动”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镇压反革命的必要性。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以后,潜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还相当大。据统计,仅西南地区就有土匪百万人,特务八万多人。还有一些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党团骨干、恶霸分子以及反动会道门头子。这些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从事各种破坏和捣乱。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制造谣言,刺探情报,破坏工矿生产和交通运输,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甚至组织武装暴乱。大量的事实说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已成为当时全党全国人民一项十分迫切的政治任务。
2.镇压反革命的伟大胜利。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0年12月开始。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使运动有了法律武器和量刑标准。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对象、运动的政策和运动的伟大成果。
3.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运动中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七十多万人,关押和管制一百多万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复辟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二,运动纯洁和巩固了全国各级人民政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安定了社会秩序,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九、“‘三反’‘五反’运动”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进行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和目的。进行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保护私营工商企业合法经营和发展的政策,使私营工商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用正常手段获得的利润,而是采取非法的手段谋取暴利。他们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毒”横行。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进城以后,贪图享乐,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有些人罪行严重。
2.三反、五反运动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三反”指的是1951年末至1952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3.三反、五反运动的简单经过。
4.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第一,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法经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第二,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1.B D 2.C
二、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意义: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附二:本节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讲义》(胡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抗美援朝纪实》(柴成文、赵勇,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