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策略;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重庆谈判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
2.通过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方针政策的揭露,使学生认清其坚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本质。
3.从美国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事实,使学生认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4.从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事实,使学生初步理解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精辟论断。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对二战胜利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的分析及国共两党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之必然性的能力。
2.对内战的爆发,培养学生区分战争、内战、人民解放战争之不同性质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3.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谈判背景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三、政治协商会议
1.会议的召开及严重斗争
2.决议及重要意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
本课难点: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要首先分析本章引言内容,讲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了解社会主义阵营及资本主义阵营的不同发展及对我国的影响;明确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代表中国不同阶级的利益,使学生思想上有一个宏观概念。再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题,让学生带着争取和平的斗争情况怎样、是谁挑起内战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得以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讲清美国扶蒋反共方针的原因和作法。原因是美国制定的称霸全球的战略,把控制中国列入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利用亲美的蒋介石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反共政府,因此全力助蒋反共。它出动飞机、舰艇将远在大西南、大西北的国民党军队运送到战略要地、铁路交通线和内战前线,帮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教师可让学生参看课本上《国民政府在美国空军的支持下空运大批部队抢占各地,准备内战》这幅图,合理利用小字部分来加深理解。小字不作要求。
3.讲清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蒋介石虽然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但他坚持独裁,坚决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内战的方针是早已定了的。
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目,需讲明三个问题。
1.在讲述为什么要举行重庆谈判时,需从国共两方面去分析。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的原因:第一,当时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教师可讲述蒋的险恶意图。蒋的意图是: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可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从共产党方面考虑,去还是不去呢 不去,正中了蒋介石的圈套;去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代表赴渝谈判。
2.讲谈判的内容。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抵达重庆,出乎美蒋意料,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教材列举了它的四项内容。教师要强调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对此,共产党作出重大让步,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但国民党坚持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仍未达成协议。课本上蒋介石一面谈判,一面部署内战的小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3.重庆谈判的意义。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第二,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第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五、“政治协商会议”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政协会议的召开与斗争。1946年初的政协会议是按照“双十协定”的协议召开的,会上国共代表对讨论的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实质是重庆谈判时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教师可利用课文小字来帮助学生理解。小字不作要求。
2.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决议的内容教材上列举了五项。
3.会议的意义。会议的决议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它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但是,决议为国民政府所撕毁,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亦化为泡影。
六、“全面内战的爆发”一目,需讲明三个问题。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完成内战部署,1946年6月,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两个图表,指出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
2.共产党的战略战术。面对国民党发起的进攻,人民能不能战胜敌人 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使全国军民确立了打败反动派的信心。中共中央制定了打败敌人的战略战术,即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3.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被粉碎。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的地图、插图和小字内容,突出孟良崮战役。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的过程不必详讲。最后总结全课,强调经过一年作战,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