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法建议】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拨】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对内掠夺土地和工矿业,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重。②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③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1.1919年1月至6月召开的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正义要求,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学生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3.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4.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从6月3日起,北京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北洋军阀政府残酷镇压,逮捕大批学生,激起全国人民掀起更大的革命风暴。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态度。 第二,运动的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阶级;领导人是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 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方法指导】 本课学习可围绕五四运动这一主题,理清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斗争内容;斗争的两个中心;斗争的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为工人);运动的先锋是学生;领导人是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等主要问题,就基本掌握了本课要掌握的要点和重点问题。 【疑难解析】 关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问题,其根据有: 1.反帝的根据:(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典例精评】 例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讲解:这是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该题考查考生判断辨析能力。题干是强调“直接原因”,题项摆出类似原因;经辨析可知:A、C、D三项是其原因之一,但“直接原因”是B项“中国外交失败”B,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B 例2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讲解:答好此题的关键在是否真正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也就是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当然是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这应该是常识性的问题。明确了这一点,下一步就可以将几个选项逐一对照分析,看哪些是与无产阶级直接有关的,哪一项是无直接关系的。无直接关系的一项当然就不能用来说明“开端”。显然,题目中的A项正是不能用来说明“开端”的那项,因为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斗争五四运动之前早已有了,所以不能用来说明五四运动是新的开端。 答案:A 例3 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扩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讲解: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与革命的转变存在某种联系,要从中找出最根本的因素来,还是得先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抓住了这个关键,解答就有了正确的思路。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所以根本因素必须从无产阶级身上去找。正确选项应当是C项。其他几项对革命转变都有推动作用,但不是根本的。特别注意不要误选D项,五四运动只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的标志,其本身不能成为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 答案:C 【课本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答案:D 二、材料解析 ①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成为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三、问答题 答案: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阅读与思考 答案:1.意思是发动群众,用法律允许以外的手段,进行彻底革命,从根本上改造社会。2.陈独秀、李大钊是思想文化界的领袖,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