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分布考纲要求备考指南高频考点: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中频考点:免疫调节低频考点:内环境组成1.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2.稳态的生理意义(Ⅱ)。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4.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掌握相关知识点,会做典型题目一、下图是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图中A、B、C、D代表组成人体体液的各成分(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2)下列生化反应发生在上述细胞的内环境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①光合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蛋白质的合成 ④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⑤转录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CO2 ②K+ ③氨基酸 ④胰高血糖素 ⑤神经递质 ⑥尿素 ⑦淋巴因子 ⑧呼吸酶 ⑨血红蛋白 ⑩消化酶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主要是判断它们存在的部位(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二、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体温调节(1)主要产热器官:平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运动时主要是____________。主要散热器管是____________。[](2)与体温调节相关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学!科网(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在生命调节中的误区分析(1)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感受功能、传导功能、分泌和调节功能;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2)易于误解的产生渴觉的部位: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3)容易忽略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4)易混淆的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分泌的激素:①神经分泌细胞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②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三、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有关体温调节的两个易错点1.注意环境温度影响体温调节的方式(1)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神经—体液调节。(2)环境温度高于体温:主要是神经调节。2.发烧时产热大于散热是错误的,只要温度保持不变,产热就等于散热。四、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的四个提分关键点1.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2)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3)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效应T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2)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3)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1)据参战对象:由抗体参战的是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的是细胞免疫。(2)据作用对象:作用于抗原的是体液免疫;作用于靶细胞的是细胞免疫。4.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2)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1.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组织液,发生组织水肿。(2)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组织水肿,如患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2.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3)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4)不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①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3.体温调节过程图解4.血糖平衡调节图解5.水盐平衡调节图解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的识别技巧(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网络小结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6)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 )(7)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 )2.判断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1)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以储存能量( × )(3)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可识别胰淀粉酶、促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糖代谢过程( × )(4)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3.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1)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 )(2)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3)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骼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 )(4)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 √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4.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 )(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 × )(3)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 )(4)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5)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 )(6)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 × )(7)在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