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素材
四合院
?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时还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连接,可避风雨。
?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
镇国寺
?
寺区杂树成荫,院内龙爪槐两株,形如伞盖,盘曲臃肿,饶有古趣。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塑天王四躯,亦称天王殿,左右钟鼓二楼对峙。前院北向佛殿,东西两碑石碑二十余幢,多记载寺史。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除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万佛殿及其殿内塑像为五代遗物。宽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殿顶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殿内梁架施六椽伏两层,上设四椽伏和平梁,形制古朴,手法规整。殿内佛坛上塑有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等像十一尊,面形丰润,身躯微曲,仍具五代特征。
?
关于西递名称的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的共工和颛顼在争夺帝位过程中,共工战败。共工一怒之下,以头触不周山(相传不周山是撑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天塌地陷。此后,天倾西北,使得天上的星辰都集中在西北方向;地陷东南,使得地上的水都朝东流。而奇怪的是,流经西川的两条小溪却是从东往西流,“东水西递”,西川也因此被称为“西递”。
?
西递村古民居中的“三雕”
?
西递的古民居最吸引人的是装饰在建筑上的雕刻艺术,即石雕、砖雕和木雕。这“三雕”堪称徽州三绝。绝就绝在雕工之精,造诣之深,取材之广。其人物栩栩如生,花草犹在怒放,走兽活灵活现。
?
石雕以精选黟县大理石为基材,精雕细刻而成。村口的胡文光牌楼就是石雕艺术的代表。它通体为黟县黑色大理石,“胶州刺史”“荆藩首相”的石刻大字高悬其上。两旁有盘龙鳌鱼浮雕,触须颤动。檐下斗拱雕有圆形花翘,四根石柱上各有一个俯冲倒挂的石狮,造型生动,威猛传神。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盛赞它为“石狮雕刻艺术精品”。月梁上、额坊上,遍布各样雕饰。有五狮滚绣球、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等。牌楼的12外穿榫上雕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与文臣武将,昭示后人或经商或做官,谋求生存,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胡文光牌楼雕工精良,雄伟华丽,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
?
西递追慕堂内的两块石雕“桃源耕耘图”、“桃源问津图”均长160厘米、宽70厘米,也是石雕艺术的杰作。上面的山川峰峦,桃花流水,渔郎泛舟,刀法精湛,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令人叹为观止。
?
民居的漏窗更是围绕石雕展开的。漏窗或圆、或方、或像云朵、或似秋叶,上面雕有山水、花草、松、石、梅、竹等。每一块漏窗都是一件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西园的两扇漏窗,“松石”、“竹梅”,镂工精制,惟妙惟肖,更是石雕艺术的绝世之作。
?
砖雕艺术集中表现在西递民居的门罩、屋檐、花墙、栏杆和屋脊上。砖为精制水磨青砖。砖雕技法采取了圆雕、透雕、浮雕的混合手法,在三寸厚的青砖上从浅到深刻有七八个层次,层层深入,生动逼真。
?
履福堂门楼上的“九世同堂图”,有40多个神态各异、细致入微的人物,竟是在长不足50厘米、宽不足10厘米的青砖上雕刻出来的。与石雕、砖雕相媲美的还有木雕。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扇、天井的装饰上。木雕除内容和手法上与石雕、砖雕相似外,又加之以镏金和绘彩,使木雕艺术更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
西递的“三雕”除取材、刀法十分讲究外,内容也十分丰富,设计十分精巧。从神话传说到戏文人物,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石,从瓜果蔬菜到琴棋书画应有尽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如鸳鸯戏水,喜鹊登梅、花好月圆、松鹤延年、双龙戏珠、龙凤呈祥,一幅幅雕刻就是一句句祝福。扇谐音“善”,鹿谐音“禄”。竹子喻为君子,蝙蝠代表幸福,龟鹤寓意长寿,云彩象征吉祥。如此等等,无不显示了主人的理想和愿望、爱好和追求。
?
“马头墙”是怎样形成的
?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叠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
?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将这种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运用推广于民间民居建筑,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方法,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
西递独具一格的明清古建筑
?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村落呈船形布局,依山傍水。二条小溪从东向西穿村而过。青石铺路,邻水筑街,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高墙深院,飞檐翘角。高墙与低檐相接错落有致;长街与短巷相连扑朔迷离。村头耸立着的牌楼,高12.3米,宽9.8米像船形村落的风帆屹立船头。船形村落和周围起伏的山峦相映,恰似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
?
村里家家大门上方砌有双角翘起的元宝形的门罩或门楼,象征着招财进宝。门罩上镶嵌着图案各异的砖雕。进门是一组合式、四合式居室,多为两层。厅堂居中,堂上高挂匾额,四壁布置楹联书画,书香浮动,高雅气派。厅堂正中摆有条案,案前摆着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上有自鸣钟,还有古瓷瓶和木雕底座的镜子,谐音为“终生(钟声)平(瓶)静(镜)”。厅堂上方有天井,作通风、透光、集雨之用,寓意“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两侧是门斗、耳房、回廊等。民居内雕梁画栋,超凡脱俗。精雕细刻的木雕内容丰富,形态各异,使得座座民居都是一件件精工设计制造的艺术作品。再冠以“堂”“斋”“轩”的雅名,妙不可言。
?
西递村家家有庭院,户户设花台。院内青石路面有鹅卵石花。院中设假山、鱼池、花坛、盆景。树木葱茏,花草飘香。大园小园,园中有园,门洞、连廊、曲径、漏窗把一个个小园组合成风格万象、幽雅别致的园林景观。小园或取名“步蟾”“浣月”,或取名“亦园”“留耕”,或取名“井花香处”“种春圃”,雅趣横生。如此种种,反映出主人的审美情趣,漫步庭院中,移步异景,景换人移,美不胜收,韵味无穷。
?
宏村古风盎然的民居群
?
宏村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特别是那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和古朴宽敞的南湖书院、秀美玲珑的私家园林德义堂,还有那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以及那幽巷深门、曲折蜿蜒的青石街道、探墙而过的青藤古木和百年牡丹……无不流露着一份来自远古的艺术底蕴,构筑着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如果不是美仑美奂,宏村绝不会走上邮票的画面,可能也无缘进入张艺谋和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镜头。就连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
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共有9个天井,楼上楼下的大小房间有60间。分为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以及保镖房、男女佣住房。小姐和公子的房间一般在楼上,公子住在后堂的楼上,前堂的楼上是闺房,房顶有天窗,采光性能好,便于小姐绣花描红。阳台花栏轩设有瞭望窗,小姐从这里可以窥望楼下大厅,特别是相亲时,小姐可以把来提亲的才子看个仔细。如合心称意,就会共结连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锡制的水槽里,叫做“四水归堂”,而水沿着锡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财之意。宅内还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家门。无怪乎游客中盛传:“明清两朝500年的皇家生活看北京,明清两朝500年的民间生活看徽州。”
?
宏村现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37幢,如果把承志堂比作“大家闺秀”,其他民居就是小巧玲珑的“小家碧玉”了。这种小巧民居常常会有独具匠心的精巧格局。有的会利用房前边角地,因势在庭院前再建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小花园,但并不是简单地圈成一个常见的小院,而是以低墙、漏窗、圆门相隔相连,形成大院套小院的前庭花园。这样一来,主人厅堂面对的是规整的庭院,进了大门却是一个变化的三角小院,这种视觉和空间的变化会产生别有天地的独特效果。
?
不管是富丽堂皇的承志堂,还是精巧别致的平常民居,虽然都已近千年,但还是掩饰不住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州商帮的鼎盛和儒雅的徽州文化的精髓与神韵。只是,家财万贯的祖先已去,躬耕陇亩的农民子孙尚存,原来的雅致书斋如今也早已书香飘失。(《青年时讯》)
?
承志堂部分木雕作品介绍
?
承志堂正门额坊上《唐肃宗宴官图》中雕有人物30多个,姿态各异,神情喜悦,生动地再现了众官员围绕琴、棋、书、画娱乐活动的场面。在前厅仪门上的一块长约3米的《百子闹元宵》中,雕刻有100个孩童敲锣、打鼓、舞灯、放炮、踩高跷、划旱船的活动场景,个个生龙活虎、姿态万千。后厅堂是家中老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其额坊木雕有《郭子仪上寿图》,讲的是郭子仪八十大寿时的祝寿故事。郭子仪被称为是大富贵者和寿老,他完美的人生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所以在徽州,木雕中以此为题材的最多,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徽州人的后代去追求忠心报国的理想和完美的人生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