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7.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2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素材
善待徽商遗产
?
辉煌了三百年的徽商由盛极而衰败,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光荏苒,这样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地清理,便又匆匆地走过了一个多世纪。
?
徽州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但形成商帮并称雄我国商界,则是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到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盐政改革徽州盐商受挫,整整三百年历史;再之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徽商又受打击。时徽商虽仍活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但当年祭酒地位和称雄天下的势力却已不复存在。
?
一、有必要弘扬徽州人文精神
?
需要提及的是,徽商这样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在当时就有学者关注,这在明清时期的许多文献都是有过记载和思考的。到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外学者就发表了不少论文;而到七十年代后,徽商研究风起云涌,有中山大学叶显恩、我省安师大以张海鹏教授为主的一批学者,还有省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都相继开展对徽商的研究,徽商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和探索。
?
善待徽商遗产,必须要让徽商的人文精神从学者教授的书斋里走出来,走向民间,与现代经济结合。在这次徽商大会上,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经济所所长于祖尧提出,现代安徽人最缺的恰恰是徽商的徽骆驼精神,徽商文化是安徽人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恢复和振兴徽商,就必须弘扬徽商商德和经商不言败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本次徽商论坛大会就很好地宣传了徽商精神。
?
二、有必要保护好徽州老房子
?
如果以上谈的是徽商的精神遗产,那么徽商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也是非常丰厚的,如散落在徽州四乡八处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是它们将新安大好山水装点得古香古色、风格独特。当年陶行知先生说过,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和这里相比,这就是瑞士,自此古徽州又有“东方瑞士”之称。然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当年这些由徽商建造的千金之宅,正在这片土地上加速消失,这使一切有文化良知的人都心感不安,我们虽然欢迎古徽州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建设一个新徽州,但这千万不能以失去一个古徽州为代价。然严峻的现实却是一幢幢老房子被拆去,一幢幢新洋楼竖起来,一个个徽州古村变成了徽州新村。曾受我们诚邀来帮助规划“两山一湖”的老外也说过,“当地原始传统的自然环境、古老的村庄作为旅游资源,长期被忽略了”(见《两山一湖旅游规划》)。
?
再说美国友人安思远,他第一次来徽州看到这些老房子时就发出了惊叹,并说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徽州,也属于全世界,他也有保护的责任,十几年来他多次捐资维修,还变卖了不少家产,又动员更多的外国人参加这样的保护行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惜,那就讲不过去了。还要指出的是,相当长时间以来,文物贩子盗卖“徽州三雕”相当猖獗,加速了徽州老房子的破坏,虽然有《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但执行上软弱无力。建议每个村子都要成立保护小组,对每一幢老房子登记造册,保护好现存的每一幢老房子,此事已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候,这是一个保护古徽州人文环境、保护古徽州文脉的大事。
?
三、有必要保护好徽州文书
?
记载徽商历史的徽商文书也是一份宝贵遗产。因为徽商在他的经营中留下大量文字,如经济账目、合同协议、来往书信、商规商德、商路旅书等等,都是急需保护的徽商遗产。这些文字对研究徽商、徽州历史提供了原生态的资料。因为历史的描绘以往经常是依据官家记载,民间原生态文献更能真实的反映历史,所以徽州文书也就有了特别的学术价值。如徽商文书中的法律文书,他们的商业来往讲求凭证合同,很早就走进了商业的法律化;除此还可通过这些文书了解徽商的子女教育和社区管理,以及徽商与文化、学术、艺术等互动关系。
?
徽商文书的遭劫和流散最早是在太平天国革命时候,因为徽州成了太平军和清军拉锯战的地方,徽州文书受到了一些损失。如美国哈佛大学收藏了一个明代岩寺商人的七百多封信件,就是这时流到日本,后又被卖到哈佛,这些信对了解徽州明代社会、商贸、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以明代所藏信件一个地方能拿出七百多件,这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图书馆和博物馆能做到,足见珍贵。再以后是土改时期,因为一些成份高的老房子换了户主,原来珍藏几百年的文书无不纷纷流出。再一次就是这十几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升温和文物价值的升高,一些文物贩子从中倒卖,又有大量的徽州文书流散国内外。初步统计,这前后几次流散出的徽州文书共有二三十万件,而我省和黄山市县博物馆、档案馆和有关高校加起来可能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徽州文书还在继续流失,屯溪老街上就有许多店在出售。
?
四、有必要建一个徽商博物馆
?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有必要在徽商故里建立一个徽商博物馆,不仅要抢救收集徽州文书,也要收集徽商的古建筑构件和“三雕”,以及其他徽商遗物。不如此,以后就有可能到芜湖、合肥或者外地参观徽商博物馆。据媒体介绍,有好几家以徽州建筑构件为特色的私人博物馆已颇具规模。作为徽商故乡和未来国际旅游区,不建立一个以徽商为专题的博物馆实在是有些失误,何况现在还不是很难,如再不抓住这一最后机会,那将会成为徽州历史上一大憾事。
宏村──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人文文化背景的考察与重构保护的思考(节选)
?
1.宏村的缘起与变迁:始之于火,承之于天,缘之于一女子
?
宏村位于安徽黄山的西南麓。而这里的村民的祖籍以汪氏家族为主,源于山东,即山东青州平阳郡,现在的潍坊一带,古代叫邑都,安史之乱时,迁移到黄山的塘锣后,失火被焚,迁徙到现在这里的水库,原来是村庄,才翻过一座山,叫齐树,1302年第2次遭遇火灾。又重新搬到寺山高楼山下,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当时人还不多。都是滩涂、粮田、沙滩、河流,河流走势,直冲山下,西北向东南流动,月沼是个水湾。宏村有两条河,一条河穿过南湖,另一条河由西北流向东南,大致平行地走过去,汪家就住在这山上,喝水有井,大量用水到河里去挑。1275年冬天,又一把火再差点把宏村毁于一旦。这三把火,让宏村人对火的敬畏,刻骨铭心。第二年,准备重新建村时,不想天降祥瑞,1276年,阴历5月15日,这条河道因一场山洪暴发,形成了人工不可为的河道,这条河流变得平缓了。1276年开始到明朝1403年时,人已达到男丁3 000人。
?
就在这时,出了个女子,是西递古村一个风水先生的女儿,叫胡重娘,嫁给宏村一个祖先的族长,利用自己的文化,聪明才智,借助了在京城身居要职的丈夫的力量,办了六件事,一是以河堤造起来为屏障,300多丈,二是造了一个拦河坝,有1.8米高,三是老河塘改成水镇,四是汪家的总池塘,五是挖了个占地面积为两万公顷的半月潭月沼,六是在山上种树。
?
真是水总是与火不容而相关,而女子总是与水有不解之缘而相连。水在中国又与风水紧密相连。
?
2.宏村的水系文化景观与空间设计
?
2.1 人物:胡重娘
?
冲破了高高的马头墙,三寸金莲支撑起一个并不年轻的身躯,每天坐轿陪同风水先生穿行于泥泞的山间,详细调查研究了附近山脉河流走向。历时十多年,完成了引西溪之水进村入户,建成整齐划一的水系宏村的总体设计和规划。
?
我们回顾她的动机,最终是为了夫家的祖业兴旺,如此刚烈的女人,却还是不能走出这个圈。不过当我们走到月塘时可以看到女主人骨子里的一点坚持。相传1407年由胡重娘的丈夫汪辛出资,把村中的一天然泉水掘为月沼,在开挖月沼时许多人主张挖成一轮圆月,表达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而胡重娘却坚持将其挖成半月型,她说“花开则落,月盈则亏”,世间的事物只要八分就圆满了,谦受益,满招损。但汪氏的后人说,在她如此富有哲理的言语下,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抒发徽州女人长年孤守空房的惆怅。
?
2.2 南湖
?
引水工程耗资巨大,耗时22年。1425年后,汪氏家族开始大规模迁徙过来。
?
1607年,明朝的万历年间,胡重娘已不在了,风水先生又说: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间黄土,应该背山面水,避朱雀之火。我们是背山,而没有面水,河流要曲折环抱,不可直下无收,对聚财不利,于是17个大小族长又开会,然后,又重新规划,定下来,开南湖,南湖挖了三年,宏村大环境,形成了“北有靠,前有罩,两边河流道,东南低西北高,山环水绕。”就是说北面有雷山做靠山可以挡北风,前有罩山即平通山做罩山,两边有河流道,陆地东南低西北高,有利于引水、排水,山环水绕。山谷风吹来的时候顺着这山坡爬坡,对村的光照有好处,我国处于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降雨量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刮过南湖时带来的水蒸气对宏村有不可估量的调剂作用。南湖在风水上是防朱雀之火,还象征一个村的兴旺,镇刹、镇邪、聚财、护城湖、消防、洗涤、灌溉的功能作用。
?
古代风水讲究不能一览无余,水经过村边、村落时一定要蓄一蓄,拐一个弯,太宽了,关不住气,太窄了,气不顺,在这里让水聚一下,亭台楼阁,看得见,看不见,看不见,又看得一点,在古代称水口井锁,产生优美的环境。
?
宏村的北面是山,西面是河,南面是湖,这样限制了它的发展。但是它在设计方面是十分科学的:它的湖高1.1米左右,却比外面的河水要高1.4米,也就是说它的湖底比河面还高,这样一来,打开泄洪道,水便可以放完。从源头到水口总长716米,落差3.96米,通过计算,它达到了千分之五的落差,科学上规定水有千分之二的落差就可以流动,而宏村的水有2.5倍的落差,因此,它的水流速很快。
?
宏村科学的设计在它采用弯道处理降坡上再次得到体现。它的地面在下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用弯道处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坡度的过渡,另外,弯道的水容易受堵,造成垃圾挡道,经过降坡,水的动力加大,流速加快,易将垃圾冲走。从源头到南湖,听不到一点水声,流速很快,如果听到水声,就是人为设障或者泥土淤塞,这也充分证明了降坡处理得很好。有一句古话形容宏村的水声:“来去静无声,无人扰居宁。”
?
2.3半月潭月沼
?
半月潭月沼是宏村的经典设计。它是胡重娘时期建造的。半月潭月沼被村子包围,岸边是汪家的总祠堂。平静的水面使月沼形成广场的假相,触发一种距离美,呈现出特别的心理上的人文景观。同时从环境艺术上来讲,在半月潭月沼前后都能看见山,这是环艺中的借景技术,把远山近水结合起来,加上墙的错落有致,形成和谐统一的构图:蓝天白云,白墙黑瓦,青山绿水,自然回声。如诗如画的境地。
?
半月潭月沼周围有一圈排列的柱子,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两个一对,很好的避免了重复。这些柱子有方的、圆的、八角的,即文官方的、武官圆的、捐官八角的,各有各代表的寓意,例如捐官的为人定是八面玲珑,所以是八角的。官最大的放中间。旗杆墩即是古代帝王官阶的象征等。
?
2.4古村落的建筑与环境的人文背景
?
宏村最早叫“弘村”,据《汪氏族谱》,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宏村”,清朝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
?
古老的安徽交通不便,有俗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当时的背景很穷,男儿十三、四岁走出家门经商。而女人在家等了十几年、几十年,有的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回来。几十年后发财归故,为了荣宗耀祖,出于生活、面子,大量的斥资回家,买田地、盖房子、以示自己的成功。
?
“高墙深院小窗户”指高高的马头墙可以防火、防盗,而采光的小窗户“天井”具有
?
1.科学性通风、透气、采光,烟囱效应,拔风而起,热空气上升,地上垂直上升。
?
2.风水性“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每家头上一块田”。
?
3.心理性单家独院家天下,最古老的天人合一,商人“四水归塘,肥水不流他人田”。
?
民居建筑讲究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的关系:屋里黑黑的,院子是灰空间过渡,门是错开的,避开了一览无余。风水上说是玄关,关住气,玄关移门,廊步三间,梁的高低差在柱子,错开了榫头的位置。
?
门楼设计是宏村设计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门框采用青石或麻石,起到承重的作用,人称“千斤门楼四两屋”。造房子过程中门楼的外形外观设计,比重远远超过了房屋的设计。门楼的建造首先是用底下一层层的砖一块块慢慢向前叠起,再用胶泥、榫头把整个砖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门楼的飞檐翘角是向前向上斜伸80公分以上,角度一般小于或等于45度,使得压力仍然留在墙上,两边的墙加上底下门楼的顶力使整个门楼镶嵌在墙上,这样的门楼就比较稳了。
?
3.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尤其是古建筑水乡的如诗如画的美景,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和无数的建筑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因此,保护与利用宏村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
3.1古时候宏村的保护原则与措施
?
宏村人对生态环境非常重视,对山上的树木视为龙脉,规矩:族人毁雷冈之木,罚银五两,罚栽十棵树,鞭抽三十,面壁三日,再犯逐出族门。外族人断我来龙,毁我龙脉,严惩不待。
?
3.2针对现状保护与利用原则:防微杜渐,弘扬民族文化。
?
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
?
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引申文化产业的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
?
3.3相应的措施
?
建立保护的专项小组。
?
写生的学生绘画的颜料水不能随地乱倒,有专门的排泄道或贮存器。
?
控制对古建筑上雕刻的拆卸与买卖。
?
定期检查,修复与维护古村落的建筑。
?
4.结语
?
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在宏村穿巷走弄总是与水相伴,无尽的流水有讲不尽的人间悲欢离合。可能印刻在老建筑上的沧桑和水系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吧。
?
宏村是一个族系在传脉的过程中,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利用自然的水系加上自身的智慧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规划了一个如同天然雕琢的生态水系环境,宏村历经了800多年,它如同一飘仙的青牛,隐落在山寨中,在静静的山里,宏村是纯净朴质与美丽的,即使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的年代,胡重娘这个柔丽的女人依然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创造了水系环境的奇迹,征服了偏见,征服了世界。如今宏村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人仰慕的旅游之地。
?
然而,这静静的山村的平静被打破了,纯朴的民风渐渐在变异与瓦解,商业化进程的速度,金钱的侵袭是抵挡不了的诱惑,很是令人担忧,希望在生活富裕改善的同时,宏村能承传一些民族的优良品质。毕竟古建筑可能保存千年,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已是凝固的文化,但淳朴的民风却是需要汪氏子孙世代维持的。
?
如何深层的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宏村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水系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下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