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微课视频+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微课视频+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诞生记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多个场合作出一系列论述,阐明宪法的精髓要义: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02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03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
04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时代必然
01
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
实践必要
02
法治必需
03


03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宪法修改要遵循下列原则
1、宪法修改要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
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

科学立法
01
2、宪法修改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汇聚全党全国智慧,集中社会各界共识,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要求
民主立法
02
依法立法
03

广察民情
01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
广纳民意
02
广聚民智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如何通过的?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宪法修改小组由张德江任组长,王沪宁、栗战书任副组长。


(1)2017年9月29日
中南海怀仁堂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中央修宪建议为基础,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为了加强人大在推进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2)
(3)


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4)2017年11月13日

01
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

02
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就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书面报告118份,共提出修改意见230条。

03
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提交了书面发言稿10份


根据党中央安排,张德江主持召开4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智库和专家学者、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对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的意见和建议。与会同志提交书面材料52份。

(5)2018年1月2日至3日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在充分吸收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获得通过。

(6)2018年1月18日至19日


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7)2018年1月26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宪法修改小组副组长栗战书受中共中央委托,就党中央修宪建议向常委会作了说明。会议讨论了党中央修宪建议,全票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8)2018年1月29日至30日


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大会作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9)2018年3月5日
(10)2018年3月11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
又迎来一次完善和升华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的宪法,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保障,汇聚磅礴力量!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感性经验而不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他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后的反思,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着眼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调控,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和素养。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的综合探究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探究,认识、理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保障。在本堂课的设计、整理、教学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现反思如下:
要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做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了小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并给予充分的展示交流时间。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课程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关注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生活本质,最后践行生活价值;重难点突出,对于学生普遍有问题的知识点,设计重点探究活动;讲解详略得当。
要结合政治教材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理解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断更新素材,将教材原有的旧素材更新为2018年3月《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还运用了视频、微课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
但是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设计更多的学生活动,如: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开辟“时事论坛”等;同时应及时给予学生回答适当的点评,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潜力。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据统计,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归侨代表39名;连任代表769名,占代表总数的25.81%。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其中有45名农民工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这说明()
?人民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A 、?? B、?? C、?? D、??
A
2、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听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等。这说明( )
A、全国人大代表有监督权、决定权
B、全国人大和“一府两院”彼此制衡
C、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D
3、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型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为选举民主,后者为协商民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说法正确的( )
?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它是完善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重要途径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汇民意、集民智
?它是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条件。
A、?? B、?? C、?? D、??

A
4、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全国掀起,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违纪被调查或被免职。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有利于提高党坚持科学执政的自觉性
?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执政
?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为民执政
A、?? B、?? C、?? D、??
B
5、2018年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党中央修宪建议,全票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体现了( )
A、中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行使了任免权
B、中国共产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D、党和全国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
6、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部分内容如下表
?听取、审议和表决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司法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其他国家机关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听取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等,表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依法行使了监督权、决定权。选举、决定中央国家机构领导人,表明全国人大行使了任免权。
补充材料: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此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十三五”规划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的实现,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那么,如此重要的一部五年规划,从起草到发布,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呢?
①第一阶段: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完成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意见稿,征求各方面意见,初步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提交党中央和国务院。
②第二阶段:党中央起草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后,中央研究并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头成立起草小组,并直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起草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机构开展了密集调研。此外,《建议》的形成还征求了多个单位、部分党内老同志、党的代表、党外人士、政协委员等各方意见。10月召开五中全会,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正式对外公布。
③第三阶段: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在党中央编制《建议》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同步编制《纲要》框架。在党中央《建议》正式公布之后,形成《纲要》草案编制的初稿。《纲要》草案编制要一直持续到2016年“两会”之前,这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依据此前已经建立的固定程序,可以预期后续过程:国家信息中心将设置“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办公室,公众可以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来电、来函、来访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出对“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同时,国家发改委将请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贸促会、残联、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共同协助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并召开专场讨论会听取建议。国家发改委还将征求地方、部门、专家、人大、政协、党外人士以及企业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为2016年3月“两会”审议工作做准备。
④第四阶段:审议通过和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集体议决的过程为: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汇报;然后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预审查;接着由国务院全体会议审议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后经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最后将在2016年3月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时交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6年“两会”之后,新华社将受权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随后,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将广泛开展学习“十三五”规划的活动。



理解分析:从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可以窥见中国政治生活的治理逻辑。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国重大决策总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
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全国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其主要职能,我国作出重大决策要向全国政协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我国重大决策要由国务院制定草案。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最高决定权,重大决策经其批准后,党的纲领、路线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参与民主决策。
⑥《规划》是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我国政治活动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