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走进世界文化百花园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1 走进世界文化百花园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题
走进世界文化百花园
课 型
综合课
课 时
主备人
执教者
审 核

审 签
累 计 课 时
总第 9 课时
使 用 时 间
2019年 月 日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尊重不同文化
重难点
重点:万紫千红才是春
难点:尊重不同文化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用心阅读教材,勾画梳理笔记,把问题写在相应位置。用心强化记忆(知识的首次生成过程)
尝试运用课本知识点分析材料,解决有关问题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科小组长总结问题要点,分配展示任务
梳理核心知识,内化知识线路
一.自主学习
1、怎样正确认识民族节日和民族习俗?
2、为什么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正确认识)?
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4、为什么要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5、怎样尊重不同的文化?
二.合作探究
随着2018年7月梵净山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已拥有53项世界遗产。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呈火箭般上升,1987年首次拥有的6项世界遗产中,除泰山是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外,其余5项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莫高窟、北京故宫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均为文化遺产。
(1)请你列举出我国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自主展示
四、整理学案(归纳小结)
作业:(在作业本上自主整理本节课知识要点)
五、自主检测(巩固提升)
1.每到春节,我们贴对联、拜年、吃饺子,注重的是那份亲情与温馨;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我们会想到带来礼物的圣诞老人,想到圣诞树下亲朋好友互换礼物的美好场景;说起巴西的狂欢节,我们又会想到大街上狂欢的人群、鲜艳的服装、奔放的舞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西方是不接受的 B.民族习俗是民族节日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透过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习俗的独特韵味 D.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借鉴与学习
2.目前我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习俗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④古老的中华民族为人类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麦加神庙等等。它们的不同风格体现了 ( )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B.建筑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
4.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该名言来说明不同文明没有优务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下列与这一思想蕴含的哲理致的是 ( )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 ( ) 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一律平等 ②文化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尊重不同文化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和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华文化再一次进入国际视野。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总是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D.要消除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7.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我们应 ( ) ①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②互学互鉴,取长补短 ③相互融合,实现统一 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欧洲某国时,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因吃不惯当地的饭菜跑到我国使馆去吃饭后,十分生气地说,住在宾馆的同志必须在宾馆吃
饭,这是对人家的尊重。尊重一国的习惯,实际上是对这个国家的尊重,绝不是小事,决不能马虎。周总理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 ( )
①民族风俗习惯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心理和情感 ②尊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应尊重其他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 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收获感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