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顺 序 见 精 妙,微 变 显 奇 效———— 2010年广东历史考试大纲的变化引发的思考兼0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余云华一、对2010年广东历史考纲的分析与思考 变化1:随着总分值的减少,考试的总考点相应减少(总由108个减到97个 ),09试卷考查了约60个考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为学精学透提供了条件。思考1:一轮复习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与主干内容。 变化2:选修内容不单独分列考点,放入到必修部分,突出了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思考2:教学应重视历史阶段特征分析,不要一味地强调记忆微观知识点。 变化3:必选修考点内容的变动。选修由23个考点减 到11个(选1由9个到5个,选2由14个到6个),且把该部分插入到相应的必修各部分中 思考3:该安排突出了必修的主体地位,弱化“选修”,突出了专题知识的严密性,反应了专题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必须注重历史名词解释,重难点知识分析。尤其是必修内容教学的连贯性,要形成总体构架,再对各考点细致化、专题化,理清时地人事4个历史的基本线索,且必须普之以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特别是现代化史观中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是重中之重。 变化4:历史阶段性(古代、近代、现代)考点与所占分值的变动情况分析。见下表: 年 份考 点09 年 考 纲2010 年 考 纲占比分值考 点 个 数总 数:108 个总 数:97 个09年10年必 修选修必 修选修1: 3285231: 3386112: 232: 233: 303: 30古 代中国16316224%23%世界3130变化2 32 1近 代中国10510129%40%世界1314148变化4 23 3现 代中国24024035%37%世界190190变化4 34 3 思 考 4: 古代史占比不大,加上今年的题目分值大,根据市教研室王老师提供的分析,2010年高考题型中问答题2个,基本为一大一小,大题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多材料型问答,涉及多达5个小问,小题为小跨度、小材料型的,3个小问题,分别占15分和37分左右。因此古代史部分出问答题的几率很小,最多涉及一些小问题,所以教学时古代史可重点宏观把握,关注中外政治和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规律即可,不必恋战。 近现代史总考点减少,而占比分值却增加,更突出近现代史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史是重中之重,该部分肯定出大题。所以除宏观线索教学外,还要强调微观知识点的把握。更应该强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的整合,以世界市场化发展为根本,关联政治民主化(多元化)、经济工业化(全球化)、思想理性化(多元化)、生活近代化,以适应历史科所提出的“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科考查的特征。二、200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与命题指导思路探究(一)09考卷分析1、试卷结构: 试 题 顺 序: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西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09考纲顺序:古代中国西方;近代世界中国; 现代世界中国 2、试卷分值分布情况阶段古代近代现代政治(必1)经济(必2)文化(必3)模块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选择题6分6分6分18分12分9分9分12分033分30分15分材料题2分014分14分2分4分15分15分031分17分18分占分值8分6分20分32分14分13分24分27分0总分值34分59分51分64分47分33分占分比22.7%39.3%34%42.7%31.3%22%★注:选择题17题既算作政治,也作为思想文化 3、考卷与考纲的占比分值比较 09考卷考查的知识点有60多个, 约占考点总数的56%。见表:古代近代现代09考纲规定24%29%35%10考纲规定23%40%37%09考卷实际占分值22.7%39.3%34%10考纲实际占分值???(二)试题基本特征1、强化对核心这是的考查,综合程度和跨度明显加大。09广东高考历史单考的考点基本是核心知识,在“一纲多本”的清况下,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题目的综合程度和 时间跨度加大。如“第5题覆盖了汉、隋、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第26题贯通古今,27题以中华民族的复兴贯通整个中国近现代史,28、29题综合程度也非常高。这可能是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风格的小试牛刀”。 2、用小专题贯穿考点,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考查。 09历史单科卷出现大量的小专题式题目。如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历程,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华民族的复兴,民主的起源与普及,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等等。。这极大地加强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3、课改步伐加快,对学生公民素养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明显增强。有些一线老师拿到09考题会产生一种不知该如何备考的感觉。教材上的微观知识似乎都没有直接考察到。历史微观知识丰富的学生未必能答好。相反,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如果理解能力强也可能得到高分。如12、23、25、26、30题,完全可以脱离教材凭阅读理解能力解答出来;26、30题是关于史料的分析和运用题,要求利用史料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修改结论;选用史料,论证观点,整个过程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这两道题是从08年的选择题延伸到非选择题的,分值量明显加大,表明专家们基本形成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共识。从公民素养方面讲,09年试题彰显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考查。如“民主、民权、科学、爱国、平等、人文主义、民族精神、理性精神、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等世道主流价值观。4、阐释多样化,评价多元化,视野宽广化,思维理性化。长久以来,许多老师在评价某一历史事物时总给学生一个唯一答案,而忽视了历史学科的人文特点。当然,这也与我国长期以来史学观念的单一化有关。09年考题空前重视此问题,分值增加到20多分。2题关于 “封建”概念的古今差异;8题国民党对五四运动的评价超脱了传统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耳目一新;25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最具代表的是31、32题,这两题分别列出不同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系列试题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阐释是多样化的,评价是多元化的,看问题的视野应该宽广些,思考问题应该理性些。5、既考查历史规律的普遍性,也考查历史事件的特殊性。08考卷考查了中央集权的的特殊情况——明代分封制,09年第5题考查君主专制的特殊情况。这是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真实的历史是复杂的,并不像课本描述的那样简单和线条化。6、材料更丰富,题型更灵活,设问角度更合理从使用的材料看,主要涉及古籍图书、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数据、报刊、政府文件、法律文件、歌谣、地图等。从提型看,选择题有创新。6题是填空型的、7题是反推型的,给出几个时间段,反过来推测可能的数据。主观题部分,材料的使用和设问比去年更科学,角度更好,与考点的切合程度更高。同时与去年比,减少了主观题的小文数量,加大了每问的分值。估计2010年高考的文综历史每一个小问的答题要点将更多,分值更大。7、关注历史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问题。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09考题体现了这一要求。①关注学术前沿,不回辟学术热点。第2题关于封建制度的概念和8题关于五四精神的内涵。五四运动的评价能否多元化,09年学术界争论很激烈。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宣告了新文化运动的终结,导致民族主义盖过了民主、科学的启蒙,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渗透社会热点。23题影射当前的金融危机,27题照应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8题是在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③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如30题福利国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效率。8、注重考查历史概念,含特定时代背景的历史名词增多。全卷涉及 的历史概念很多。如分封制、封建、君主专制、民权、责任内阁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文主义等几十个之多。与去年相比,含特定时代背景的历史名词增多。如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等。9、继续引入前沿的史学研究方法,尝试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08年广东历史单科卷采用了计量史学研究西汉小农经济和商业,09年则借用了反事实的思想来研究福利国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推理提出一种反事实的假设,以此作为出发点来估量经济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如30题第(2)问的思路是,假定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实行福利制度是不是必然影响经济增长;第(3)问,事实上要求学生假定福利国家制度合理和福利国家制度不合理并分别加以论证。 (三)今年教学备考思路 1、针对模块教学的局限性,制订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案。 总结三年的高考备考经验,高一高二模块化,第一轮复习依据考纲,第二轮复习按通史的备考模式较为科学有效。原因在于如果第一轮复习继续按照教材的模块复习,第二轮复习就必须舍弃按考纲复习或按通史复习,而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备考环节。09年单科卷大部分试题为综合题,2010年文综卷历史主观题的综合程度势必更高,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有机整合,弥补专题模块的不足。 2、教师要关注学术前沿,更新观念,关注现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 09年试题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渗透前沿史学研究成果,注重公民教育。教师只有了解学术动态,关注现实,学生才能主动分析现实问题,才会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哪些品质精神。(见基本特征的第三点中的 “民主民权等方面”)。 3、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高考非常注重对历史思维的测量,从09年广东历史单科卷四道主观题均考查学科素养就可见一斑。历史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其明确化、具体化。一般说来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包括客观精神、思维的严密度(包括实证精神、严谨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广度,以及思维的深度等。(如基本特征的第三点中的利用史料等) 4、拓展学生视野,历炼多元化的历史视角。09考卷向学生和教师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史学理念和史学方法,历史观点和评价都不是客观的,要多角度看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化,这样会妨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5、加强历史概念教学。近年来,高考题极少直接考查时间,但没有出现不等于不考。近年来试题中历史时间的考查往往是通过一些含有特定时代背景的历史概念来表现的。如陕甘宁边区、红军、八路军、湖北军政府等等。 6、重点把握核心知识。在“一纲多本”形势下,再加上2010年题量会大幅度减少,预计会非常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记忆微观知识点,否则只会造成舍本逐末的恶果。7、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做到小专题切入。09考卷大多以小专题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总结。如在讲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思想时,可以将近现代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作为一个小专题介绍。 谢谢大家! 2009年11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