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课文导入学生欣赏图片,谈感受 看了这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或者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黄河。波涛汹涌惊涛骇浪雄浑壮丽激流澎湃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说说你了解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赞颂黄河的诗歌,同学们说说你都了解黄河的哪些情况?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两方面来介绍。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学习目标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走近作者光未然磅礴( )( ) 倾泻( ) 澎湃( )( ) 宛转( ) 气魄( ) 高山之巅( )狂澜( ) 哺育( ) 臂膀( ) 浊流( ) 屏障( ) 倔强( )páng bó péng pài pò diānlán b?zhuó zhàng预习检测xièzh uǎnbìjiànɡ澎湃 :狂澜 :宛转 :一泻千万丈 :九曲连环:浩浩荡荡: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魄雄伟。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辗转,文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形容江河水流迅速。词语理解文中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激流汹涌,听吧,这是黄河边军民组成的船夫的战斗的号子声!《黄河大合唱》组诗《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课文朗读,感受黄河气魄 朗读指导: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 “劈”等。3、 “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自由朗读找感觉思考:1、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诵这首诗?2、找出你认为的重音、停连。如果把握不准,和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3、本诗的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激昂、雄健、悲壮! “颂”字是关键。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合作探究1.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这个字统领了哪些内容?2.诗人从哪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5 .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6.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1.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这个字统领了哪些内容?2.诗人从哪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自然特点地理特征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3.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4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侧重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5.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6.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1.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品析语句2.“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品析语句拓展延伸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说出你知道描写黄河的诗句课外延伸,实践拓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随堂检测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D随堂检测2.下列对课文《黄河颂》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者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D.诗歌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诗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唱.mp3 黄河.mp4 黄河颂.mp3 黄河颂上课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