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如下一些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20世纪初,俄国虽然是号称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家,但是,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产量,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国家经济格局来说,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严重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其中,电气工业总资本的90%由外国控制。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同时,由于政府财政经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国大举借债,1903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超过30亿卢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3亿卢布。1914年,俄国的外债总额高达60亿卢布,俄国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及由来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苏维埃俄语Coвет的音译,原意为会议,后特指苏联的政权机关──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为领导起义的机关首次出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它成为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第二个政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了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列宁(1870.4.22—1924.1.21)的生平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原姓乌里扬诺夫,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早年因从事革命活动,曾被逮捕和流放。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派,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为“孟什维克”派。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于4月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后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次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8月被刺受重伤。1918~1920年内战中,领导苏俄党和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2年列宁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病情恶化。1924年病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