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具有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2、能简述生物节律性行为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能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2、能通过观察提供的生物行为的具体例子,说出影响该生物体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各种动植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加深对动植物的喜爱。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对认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 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三、教学难点生物的节律性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现象。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蜗牛图片。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物有许多有趣的行为,比如熊要冬眠、鸟儿会迁徙等。影响这些生物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下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具有反应。新课讲解:一、观察蜗牛1、观察蜗牛 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2、观察蜗牛的身体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 (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 3、探究蜗牛的感觉 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 1、我们的问题是: 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 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 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二、生物的节律性行为过渡:这些动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天气的影响外,其它的环境因素对动物的行为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找找其中的动物有哪些规律性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回答。(鸟类迁徙——季节、猫头鹰昼伏夜出——昼夜)教师小结:像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我们称为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使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有规律性的变化,称之为节律性行为。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节律性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呢? 教师小结:根据其影响因素,可以把动物的节律性行为分成四类。①昼夜节律:猫头鹰昼伏夜出讨论:1、猫头鹰的昼夜活动规律是怎样的?(昼伏夜出)人类的昼夜活动规律与它们相同吗?(不同,人类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本地区哪些动物有与猫头鹰类似的节律性行为?(蜗牛、猫、老鼠、蟑螂、蝙蝠等②潮汐节律:螃蟹回巢③季节节律:鸟类迁徙、鱼的洄游、青蛙的冬眠、海参的夏眠④月相节律:鱼类繁殖三、植物的感应性现象过渡:从植物的节律性行为中我们知道,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1、向光性PPT图片:向日葵提问:向日葵的行为具有什么特点?这种行为是受哪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向日葵绕着太阳转动,是受光照的刺激)教师小结:植物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向光生长的现象就是植物的向光性。练一练:一盆植物,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都朝者共同一个方向生长。那么太阳在哪一侧?(左侧。植物的向光性使植物向光生长。)2、向水性过渡:植物需要光,同样需要水。学生活动:观察PPT图片——水边的大树,注意它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单向生长,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教师小结:根要吸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总是趋向水分比较充足的地方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性。3、向化性如果土壤中肥料分布不均匀,根还会朝着肥料多的地方生长,这就是植物的向化性。4、向地性过渡:如果土壤中的水和肥料分布都均匀,植物的根和茎各会朝什么方向生长?(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