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体的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要求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观察时作记录,通过比较分析后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2、乐于与人合作。二、教学重点1、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参照物"。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的另一物体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教师通汽车行驶相对路旁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等。2、教学生认识新词汇"坐标"。在需要定量描述物体运动时,要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就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三、教学难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个人在教室里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你能描述出你的位置吗?新课讲解:一、教室里的位置。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那后面呢?(4.4;4.5)2、就按照这样的看法,在座位卡上写出自己的位置。(写完跟同桌说一说)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生说)向他学习!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下去,会说的轻轻地跟着说。(生说)怎么说得这么快呀?(生说规律)哦,教师里的位置还有这样的规律呢!小朋友真了不起。5、再找找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生介绍)6、我们知道了“第几组第几个”也可以确定位置。二、位置"接力"这是一组游戏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生的方位的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写有"左"、右"、"前"、"后"等方位和写有"1、2、3、4"等数字的两种卡片,上课时,先让一位学生起立,由老师随机抽出两张,根据卡片显示,下一位学生立即起立,确认无误后前一位学生坐下。站错或起来的较慢者失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座位排序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卡片,应尽量不要出现选定的位置不存在的现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方位与距离都是确定物体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按书中插图那描述出1--4号楼的位置;还可以带学生到大门口去,说一说本校各个楼房的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或升旗台等等。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的小组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到教室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书中的插图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实地观察,除了指导利用各种方位词来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时间和距离等来进行描述,如距离参照物体大约有多远或大约走多长时间、走多少步等等。三、教学楼的位置从学校大门观察校园,试试给每栋教学楼定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