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机理, 认识生物适应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的实验,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本的实验,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布置“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探究、多媒体生物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本身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大家思考一下,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时,会与外界发生哪些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时刻都在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生物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会适应并影响环境。新课讲解:一、活动一: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1、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2、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数。3、实测地点要有对照(一般没有植被的裸地)。4、以每组数据绘出曲线图。二、活动二: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展示学生课前一星期做的“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1、问题提出①蚯蚓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②蚯蚓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③假如蚯蚓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对蚯蚓又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结合蚯蚓的生活环境,联系实际,分析蚯蚓对土壤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蚯蚓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使植物生长健壮;还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合理利用废物。4、教师点评: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赞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5、拓展思维:①为什么盖瓶口的玻璃板不将瓶口盖严,而要留有一定的缝隙?②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③如果将实验装置放在明亮处,又会有怎样的结果?④“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分析,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蚯蚓等有益生物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