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 时 教 案 总第 39课时课 题 明清经济(一)赋税政策和农业发展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明清赋税政策内容和农业概况;分析赋税政策趋势及农业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经济发展的作用。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明清经济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但又体现了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走向衰落的时代趋势。教学过程: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一条鞭法(明)和摊丁入亩(清)1.一条鞭法(1581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九年)——首辅张居正的改革(1)目的:明朝中后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巩固封建统治。(2)内容: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3)特点:赋役合并——相对减轻农民负担;纳银代役——人身控制日益松弛;赋役征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农业商品化注意:一条鞭法1529年在局部地区已开始实行,1581年张居正改革在全国推行。(4)意义:①利于农民解放: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驰;②利于商品经济: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5)结果: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失败,但保留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联系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2.清朝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1)土地制度——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①背景:明末农民战争,藩王王庄被抛荒或被农民所耕种(回忆明末土地兼并严重)。②内容:原明朝藩王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③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④意义:对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及垦荒,对清初恢复农业经济,具有积极作用。(2)赋税制度——征收固定丁税和摊丁入亩①征收固定丁税(1712年,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②摊丁入亩(1723年,雍正帝)——“地丁银”(“官民一体当差纳税”)A.内容: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B.影响或意义:a.人与国家:标志着延续数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b.人与社会:它把土地作为唯一征税标准,调整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c.人与自然:人口增长加快,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大了人口压力,恶化了自然环境。(人口激增,明朝永乐帝时,全国人口四千五百万;清初三千万;乾隆时一亿四千万;鸦片战争爆发前道光帝时四亿一千万——毁林毁草毁堤毁湖开荒)清朝前期那些因素促进人口急剧增长(安定政治环境、调整经济政策、新品种引入)。归纳: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入亩的共同点(1)标准:都以田亩为主要征税标准;(2)方式:都以银两完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作用:都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驰;都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第 页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1.表现:(衣—食—钱)(1)棉花种植北扩; (2)高产作物引进(玉米和甘薯)(3)粮食总产增加; (4)经济作物更多(棉桑茶油)(5)形成专业区域(棉花、烟草、花卉)2.意义: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特点(1)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国内商业空前繁荣,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5)明清的闭关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原因(1)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更名田、地丁银)。(2)高产农作物品种引入(玉米、甘薯)。(3)生产工具革新与技术提高。(4)前朝生产发展的基础。(5)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分类(1)人丁为主要标准——编户制度(西汉)、租调制(北魏)、租庸调制(隋唐前期)。(2)土地资产为主要标准——初税亩(春秋)、两税法(唐中后期)、方田均税法(北宋中期)、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地丁银(清朝前期)。(3)征收货币——更赋(西汉)、募役法(北宋中期)、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规律(1)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资产为主转变:唐中后期两税法为标志。(2)征收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明朝后期一条鞭法为标志。(3)税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明朝后期一条鞭法为标志。(4)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基本定时:唐中后期两税法为标志。(5)由必须服一定徭役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隋朝庸制为标志。(6)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税逐步加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1)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引入——玉米和甘薯。(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3)农业生产商品化——生产区域化(棉花、烟草、花卉)。师生互动记录 (2008北京文综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