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为例,谈单元复习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为例,谈单元复习策略

资源简介

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为例,谈单元复习策略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作为泉州市泉港区中学历史校际教研组长、历史课改指导组长,通过深入课堂,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等活动,做好课改调研工作,发现教师在这轮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积极以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方法等等在课改浪潮中拼搏冲浪,成为课改新浪的弄潮儿,并树立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教师的角色地位转变,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乐意配合教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开始得到培养。但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许多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懂得运用课标,不会落实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使教学失去方向,出现了教学的无效,单元复习更是茫然。伴随我多年的艰辛努力创造,摸索出如何运用课标进行单元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的捷径,即依据课标复习,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研析课标,准确定位教学方向
凸显课标,明确教学方向,它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的前提。在过去的教学中,“冷饭重炒”的现象时常发生,出现无效性教学,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师生俱累,这违背了课堂高效性教学,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无法得到协调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自己掌握方向,明白本节学生应学习巩固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标细致、仔细的研读与分析,通过研读课标,精读教材,确定三维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1、详细阐释本单元的课程标准。《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识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这三层次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比例为70%、20%、10%。体现了新课程功能的变化,强调了新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在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学中,我先是对《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三个层次进行再次的阐释。让学生明确教材内容中应掌握的三个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精彩设问导入本单元的课标要求。《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了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在指导导入的策略要点中指出:一要精熟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精细设定教学目标;二要通读教科书,弄明白单元学习主旨,确定具体的导入方式;三着眼激发学习动机,并为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因此我以精彩的设问导入本单元的课标要求。如教师问:“本单元内容多,容量大,复习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应有所选择,同学们认为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我把本单元的课标要求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1.识记:记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八上P72)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八上P76—77);南京大屠杀; (八上P78—79 )(日本侵华)2.理解: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八上P73—74) ;识记: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八上P81—8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识记: (八上P84—85)(中国抗战)3.通过学习本单元基础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简要历程,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民族责任)这样导入,即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做法能使学生如获至宝,学习目标思路清晰,使师生共同明白了本单元的课标要求,也使整个教学活动有了目标和方向,为教学的高效性创造前提条件。
二、依据课标,夯实单元知识点
知道本单元的课标后,为学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但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为老师必做的事。为此,我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注重师生互动,发挥师生各自的作用。
1、对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进行逐条梳理,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我告诉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这样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课标要求的深入理解,三维目标明确,为落实运用课标奠定基础,是实现课堂高效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2、讲练结合,落实课标,巩固知识。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体现。如何落实呢?就是如何通过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师生互动来完成任务,达到落实课标的要求。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标要求,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如我在讲授“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知识点时,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出该事件的过程及影响?”。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七七事变的具体内容:“血染卢沟桥”一目教学时首先要注意使用《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以此说明卢沟桥重要的军事地位。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和一些历史资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不是偶然事件。例如可选用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此说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要使用录像资料或图片讲述中国军队的浴血抵抗。例如: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引用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课本小字中讲述的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抗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要讲到在抵抗日本侵略为国捐躯的佟麟和赵登禹两位抗日名将的事迹。说明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紧接着我围绕课标设置问题如下:
右图历史事件反映全国性的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柳条湖事件
这种通过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来考查“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的有关知识,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实现课堂高效教学活动。
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的有关图片,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出该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的具体内容。接着围绕课标设置问题,思考:国共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材料一: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报道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发动兵谏的这一消息。请见右图1
材料二:2005年3月,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第三次亲切握手,达成“一国两制”共识,力争促使两岸走向统一。请见右图2
①材料一,《西北文化日报》报道什么事件?
②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中共主张怎样解决此事件?为什么?
④结合材料二,此事件最终解决的方式,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上述内容教师紧扣课标要求,通过设置符合课标要求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从历史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落实课标要求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目的。
上述这种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便于学生更形象直观掌握课标要求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最终落实课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围绕课标,精心设置问题,旨在巩固课标,检验复习效果,这种做法对于落实课标起到催化剂的良好作用,它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性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总之,通过上述活动,起到完成、落实和巩固课标的要求,达到讲练结合,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