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提纲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商、周的更替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3、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前提:王室衰微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3、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2、。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体现在: 一、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著名的都江堰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②地点:岷江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④内容和影响:内容 影响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三、文化上——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分类 成就天文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历法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