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中国近现代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新课标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相对较少,下面把属于本专题的2007--2009年新课标地区高考高频考点总结如下表:
高频考点 年份地区
维新思想(8) 2008江苏单科,7 2008广东单科,62008海南单科,16 2009安徽文综,192009广东单科,6 2009广东文基,232009天津文综,4 2009浙江文综.18
新文化运动(7) 2007广东理基,64 2008海南单科,l82008海南单科.19 2008广东文基,242009福建文综,16 2009广东单科,82009辽宁宁夏,32
非选择题(1) 2009浙江文综,38(26分)(“新民”与“新青年”)
具体解读:
(1)维新思想。侧重考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思想和作用。
(2)新文化运动。考查相对比较全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勾容、影响、代表人物等都有涉及。
(3)其他。如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夷”重要思想等,多与其他专题联系考查(不再重复统计)。这是本专题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注意。
(4)非选择题。只有2009浙江文综第38题进行了综合考查。其他地区、年份也多与别的专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能力预测>
1.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本专题比较适合使用图表的方式命题,使试题更具新意。
2.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本专题大多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命题,这样的试题占了高考试题的绝大部分,请注意。
3.重要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如2009广东单科第6题考查民权这一概念;2009天津文综第4题考查维新派的政治主张;2009安徽文综第l9题考查严复及进化论等。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专题非选择题命题很受局限,克服这一局限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引用大量新材料,设置一个全新的历史背景,搭建一个答题的平台,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典型如2009浙江文综第38题,就是通过一个全新的历史背景考查了新文化运动。
赋分预测>21世纪教育网
就选择题丽言,单科试卷2分,文综试卷4分;就非选择题而言,文综的分值比较高,多在25—30分之间。21世纪教育网
题型预测>
本专题仍会以选择题为主考查,非选择题偶有出现,大多会以“新材料、新情境”方式,或与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考查。
超值储备
知识能力储备>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1世纪教育网
1.正确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含义: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
(2)背景: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鸦片战争中国连连失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抛弃旧观念,关山时局。
(3)影响: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和“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21世纪教育网
2.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评价21世纪教育网
(1)“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把西方的先进科技(“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这注定了以此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1)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③康梁是中国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21世纪教育网
(2)形成原因21世纪教育网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1世纪教育网
②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3)评价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1世纪教育网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
走向失败。21世纪教育网
4.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与评价
目的: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评价:在封建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5.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1世纪教育网
(2)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1世纪教育网
6.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思想.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21世纪教育网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的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6)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内容
①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统治中国的丁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主义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
②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民生主义则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实践21世纪教育网
①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②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评价21世纪教育网
旧三民主义: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②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新三民主义:①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②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4)联系:两者立足于民主革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着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孙中山重新解释三三民主义是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21世纪教育网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这一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依据和体现。
(3)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而三大政策则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3.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人民在内的~切民主派的拥护。21世纪教育网
(2)20世纪初期,三民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21世纪教育网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等。
(3)毛泽东思想还表现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丁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21世纪教育网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21世纪教育网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21世纪教育网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精髓和地位形成过程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3)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21世纪教育网
(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
(5)“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21世纪教育网
(6)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7)中国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8)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 21世纪教育网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1世纪教育网
历史地位: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1)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内在联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③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方法技巧储备>
1.名词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把握
[例1] (2009广东单科,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口口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是西方的民权。答案为B。
[答案] B
[方法指导]“民贼政体”是指专制制度,在梁启超看来它与民权是对立的,注意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2.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
[例2] (2008江苏单科,7)如果看到下边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轩 D.严复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漫画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严复积极宣传进化论,所以他最有可能愤慨。答案为D。
[答案]D
[方法指导]能从图片中读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通过这种方法讽刺、挖苦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3.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例3] (2009浙江文综,1 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
[答案]C
[方法指导] “孔子与西装”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据此得出正确结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 (2009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lo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
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21世纪教育网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21世纪教育网
[方法指导] 本题引用了大量新材料,创设了一个新的知识情景和平台,以此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因此回答问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分析整合后总结答案。
易混易错储备>
一、易混总结21世纪教育网
1.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主张
派别 阶级属性 主张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学习西方,盲目排斥一切西方事务
洋务派 地主阶级 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 最早提出君主:立宪制
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 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采用改良方式
革命派 资产阶级 推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用革命方式
激进派 资产阶级 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圉传统文化
[即时训练l] (2009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l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为D。
[答案] D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异同21世纪教育网
相同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不同点
民族主义 旧: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 旧: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口号新: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民生主义 旧:平均地权21世纪教育网新: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1世纪教育网
[即时训练2]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解析]注意关键词“民生主义”。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主张实现“耕者有其田”,真正体现了 “扶助农工”的特点。答案为C。
[答案]C
3.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及毛泽东晚年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集中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但他个人的某些错误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逐渐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后来,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即时训练3]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下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 )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这一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答案为A。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4.中国共产党三大理论重要比较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乏个代表”
解决的问题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重大作用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即时训练4]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21世纪教育网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21世纪教育网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21世纪教育网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从歌词“东方红”可以看出是指毛泽东,从“改革开放”可以看出是指邓小平,从“继往开来的引路人 ”可以看出是指江泽民,所以不难得出答案。答案为B。
[答案] B
二、易错总结
1.混淆各政治派别的主张
[例1] (2007广东理基,6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 D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孙中山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三民主义,故B错误;“中体西用”论者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D项正确。
[错因分析] 中国近代政治派别众多,主张各有异同,注意仔细区分。
2维新派的“尊孔”与激进派的“批孔”
[例2]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解析]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A不适合;“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适合新文化运动,不适合前者;D不适合前者;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继续”是基于两者都反对君主专制。
[错因分析] “尊孔”“批孔”看似观点相反,其实都是利用孔子的权威,达到传播新思想的目的,其本质是一致的。
3.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关系
[例3] (2009浙江宁波)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针锋相对、誓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答案] C
[解析] 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是资产阶级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这个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主要是采取何种政体,前者主张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民主共和制,前者主张改良,后者主张革命。21世纪教育网
[错因分析] 不能看到两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21世纪教育网
[例4]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21世纪教育网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21世纪教育网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 D
[解析] “新时期的三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
[错因分析] 新三民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注意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5.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例5] (2009山东济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③。21世纪教育网
[错因分析] 毛泽东思想涉及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邓小平理论主要是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