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1世纪教育网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21世纪教育网
(4)京剧等剧种的的产生和发展
备考策略
1.针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2010年备考应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阶段特征。
2.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科技发明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的阶段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注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要点整合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派别及地位
项目 概 况
原因 井田制的崩溃,阶级关系的变化;删烈的社会变革;私学的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派 别 道家 老 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1世纪教育网
庄 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论,鄙视富贵利禄
儒家 孔 子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孟 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本善”
荀 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恶论”
法家 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按现实需要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墨家 墨 子 “兼爱”、“非攻”、“尚贤” 21世纪教育网
地位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时间 概况 代 表 主 张
春秋 形成 孔 子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战国 发展 孟 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本善”
荀 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恶论”
西汉 正统地位确立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魏晋 三教并流
隋唐 三教合一
宋朝 理学 程 颢程 颐朱 熹 天理是万物本原,主宰万物;“格物致知”
明朝 心学 王阳明 人心是万物本源,心即理;“致良知”
明清之际 儒学批判 李 贽 否定孔子的权威,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21世纪教育网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考点2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①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
③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北宋广泛使用。
④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针指南针用于航海。
(2)世界影响21世纪教育网
①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②火药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③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f{用。
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逆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二、其他成就
(1)数学
①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
(2)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21世纪教育网
②汉代的张衡发明浑象仪和地动仪。
③元代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对指导农业生产作用极大。
(3)古代农书
①南北朝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著作。
②明朝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体现了农书的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
(4)医学
①战国问世,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1世纪教育网
②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经典之作。
③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世纪教育网
[探究]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内容上,应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缺少实验、理论探究。
(3)在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探究] 2.明清时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原因
(1)中国落后的原因
①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一:,.乏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使剥削者用钱去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1世纪教育网
(2)西方领先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化,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考点3 中国古代文化
一、汉字起源与演变
(1)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一甲骨文、金文一小篆(秦朝时)一隶书(秦始,流行于汉)一楷书、草书、行书。21世纪教育网
(2)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1世纪教育网
(3)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二、书法
(1)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21世纪教育网
(2)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时间 特 点 代 表
新石器时期 彩陶画、岩画等绘画
夏商周 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囤帛画有《人物龙风图》、《人物御龙图》
秦 汉 绘画门类丰富21世纪教育网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 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成熟,“以形写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隋唐五代 创制法度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两 宋 宫延画院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强调表现个性,借物抒情 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
四、古代文学成就
类别 代表性成就或人物 文学特色及地位
诗经 《诗经》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楚辞 《离骚》和属原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汉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等 词藻华美,意境清新;半诗半文的综合性文体
唐诗 王勃、李白、杜甫、自居易、杜牧等 诗体完备,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唐朝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顶峰
宋词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 能歌能唱、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宋朝时中国古代词发展到顶峰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音乐、说唱、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小说 明清四大小说“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明清四大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五、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元杂剧: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京剧21世纪教育网
1)产生原因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21世纪教育网
②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环境。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和昆曲、秦腔等剧种的融合。
2)产生与发展
①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同治、光绪年问,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网络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典例导析
[例1] (2009·安徽,l3)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较为常见。做好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所限定的关键词语“中央集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筛选、辨别,去伪存真。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和B项都强调统治者要实行“德政”,C项强调了思想上的统一,符合题意,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项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答案] C
[规律] 新高考重视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和处理材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有扎实的学科主干知识,二是要注意史论结合。
[例2](2009·安徽,l4)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顾恺之 BA.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类试题,首先要看懂图表,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图例说明,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从图表来看,第一次高峰时期大致在公元8世纪初,根据时间来确定选项。顾恺之在东晋时期;吴道子在唐朝,张择端在北宋,郑板桥在清朝。
[答案] B
[规律] 注意审清题目中的时间限制。
高考试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也有部分题目的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
[例3](2008·宁夏,2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
A.李贽 B.黄宗羲21世纪教育网
C.顾炎武 D.王夫之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提供的是古代某位人物著作的情况,对应的知识点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从“非圣无法”和“排击孔子”即可选定正确选项为李贽。
[答案] A
[规律] 新高考地区所考查的具体内容,均选取正在使用的多套课改教科书中共有的或均未涉及的主干知识点,避免了仅以其中一套课改教科书为依据,适应考生使用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现实,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