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讲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4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
第1讲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展示
1.1840年至l900年问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山东等地未列入考试范围)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1世纪教育网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1世纪教育网
备考策略
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上。在宏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21世纪教育网
要点整合
考点1 l840年至l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1世纪教育网
(1)背景
①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愚昧无知。②国际:工业革命的影响。③目的:英国为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④导火线:林则徐禁烟运动。
(2)过程: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请求议和。21世纪教育网
(3)中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政治腐败;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落后。②主观原因: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结果及影响
①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②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性质——进人民主革命时期。21世纪教育网
思想状况——新思潮的萌发;向西习学习。21世纪教育网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l860年,英法联军攻人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北京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丧失更多主权和领土,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
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21世纪教育网
(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①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推行征韩侵华政策;②明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所遇到的原料市场问题;③天皇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④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懦弱;⑤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
(2)主要战役
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
(3)结果和影响21世纪教育网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21世纪教育网
(1)原因
①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②国内——义和团运动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过程
1900年攻占天津,建都统衙门;攻占北京,在紫禁城建联军司令部,进行劫掠。
(3)后果及影响21世纪教育网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五、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1世纪教育网
(1)原因:①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②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发展;③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2)局部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l932年一·二八事变;l935年华北事变。21世纪教育网
(3)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l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攻陷武汉、广州,战争进入相持阶段;l944年豫湘桂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21世纪教育网
(4)日军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①经济——掠夺工矿资源、耕地、粮食、劳动力、金融财富。21世纪教育网
②政治——残暴的殖民统治,强化治安运动、清乡运动。21世纪教育网
③文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21世纪教育网
(5)中华民族的抗战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领导抗战: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百团大战等多种形式的抗战。
③国民政府的抗战: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6)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六、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1世纪教育网
(1)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北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守卫大沽口炮台的爱国官兵英勇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3)甲午中日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舰队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民众也以各种方式进行了反侵略斗争;台湾军民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此后,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未停止过。
(4)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并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21世纪教育网
一、历史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广西发生自然灾害。
(3)准备工作: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二、过程(1851年1月金田起义至l864年7月天京陷落)
(1)前期斗争21世纪教育网
①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19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③1853年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④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21世纪教育网
(2)后期斗争
①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为挽救危局,起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歼主持朝政。③l859年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④l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意义
(1)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考点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21世纪教育网
(1)背景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1世纪教育网
④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
⑤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⑥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政府已经是大势所趋。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使清政府空前孤立。
(2)武昌起义
①时间:l911年10月10日。21世纪教育网
②概况:l911年l0月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中华民国的成立
①时间:l912年1月1日。21世纪教育网
②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1世纪教育网
③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②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21世纪教育网
(5)袁世凯篡权
①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根本原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袁世凯手握重兵,大耍反革命两面手法;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
②标志:l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
①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21世纪教育网
考点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
②第二阶段: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结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和勇于解放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1世纪教育网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确立党的纲领、党的名称和党的中心工作,选举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3)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21世纪教育网
(4)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考点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国民革命
(1)原因:反革命势力强大,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21世纪教育网
(2)基础:新三民主义。
(3)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成就: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武装起义:中共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2)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红军长征: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l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21世纪教育网
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
②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③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义。
④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
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21世纪教育网
④1948年9月至l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21世纪教育网
[探究]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③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④革命主力相同,都是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后者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③革命的结果不同。前者的结果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后者的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革命的前途不同。前者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后者的前途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探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即将诞生。21世纪教育网
(2)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网络建构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典例导析
[例1] (2009·山东,l2)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 到以下报道:“口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口不明口。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21世纪教育网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解析] “以济南为终点站”,“沧州以北情形不明” 反映出整个华北地区局势紧张;“惟津浦客车开至沧州”则说明平津地区动荡,联系所学可知,在规模上产生如此大影响,并且主要集中在了平津地区,只有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A项转战陕北,C项内战全面爆发的地区皆不符合材料,而D项三大战役结束又不会导致此混乱不堪甚至是“抵沪……拥挤”的情况,故本题选B。
[答案] B21世纪教育网
[规律] 解答此类情境题,第一步要挖掘材料中的信息,第二步要通过这些信息去链接所学知识,第三步史论结合,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例2](2009·天津,5)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21世纪教育网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1世纪教育网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涉及到了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这一周年大事。依据标题中的信息,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可知C项符合。
[答案] C
[规律] 要注意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象时间、空间、材料出处、注释、以及正文中的标点都应重视。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