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3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展示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备考策略从考查内容看,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各种思潮的产生背景、主要主张以及影响都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应进行必要的梳理,理清脉络。21世纪教育网要点整合考点1 维新思想一、地主阶级的救国思想(1)抵抗派的思想①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②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③作用:对中国的知识界起了思想启迪的作用;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洋务派的思想①代表人物:李鸿章等。21世纪教育网②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 21世纪教育网③作用: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二、维新思潮(1)主要观点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③谭嗣同: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④严复:翻译西方书籍,宣传了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2)影响21世纪教育网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21世纪教育网考点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1)历史背景①社会因素: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出路。②经济政治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有了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③思想文化基础:一方面,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的刺激;另一方面,西方思想进一步传人,促使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认识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须思想革命。(2)兴起21世纪教育网①兴起标志:l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③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进化论。④活动基地:北京大学。⑤主要阵地:《新青年》。⑥宣传的核心思想:民主、科学。21世纪教育网(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内容)。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21世纪教育网①旧道德:指以孑L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生解放等。③反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原因:第一,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第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21世纪教育网④实质:对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扬弃。⑤影响: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1世纪教育网①原因: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在大众中普及,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②标志:在《新青年》上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③内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④代表: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激烈,代表作《狂人日记》。⑤影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促进了薪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4)文化平民化①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社会教育和平民教育蓬勃发展。②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白话文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21世纪教育网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③促进了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21世纪教育网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方式和影响(1)原因①新文化运动对新思想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希望。21世纪教育网(2)传播方式①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③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3)影响①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②马克思主义传人后,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探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1)经历了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2)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网络建构( http: / / www.21cnjy.com )典例导析[例] (2009·山东,27)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三字经》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人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文化》(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21世纪教育网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4)①科学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②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21世纪教育网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第(1)问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以及对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的评价,回答后者注意主要从思想主流、政治安定、社会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了“1543”年后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回答注意时问限定。第(3)问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西学主张的积极影响,回答时注意材料中“西学”诸书的内容,其重点在宣传自然科学,故回答侧重于对科学传播、社会进步、文明转型方面。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表明观点后要加以说明理由。做答时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规律] 怎样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1)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对问题回答的限制要求,如“不得照抄材料原句、依据材料概括提炼”等。21世纪教育网(2)注意运用史观。材料解析题往往要求学生用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事物的本质,注意论从史出,不能只答内容依据(论据)而忽视理论观点(论点)。(3)作答时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多答,不能漏答。组织答案时做到要点化、序列化、规范化。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清晰。(4)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