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5 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世界科技与文艺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展示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巴乔夫改革
备考策略
复习本讲内容应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把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看成是现代化道路的一种新模式,探索苏联式的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性及其成败得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借鉴意义。21世纪教育网
要点整合
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经过、意义
(1)条件
①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尖锐。
②一战激化了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十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过程
①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21世纪教育网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对外颁布法令《和平法令》,对内则通过《土地法令》来巩固新生政权。
(4)意义21世纪教育网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1世纪教育网
③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探究]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效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困难重重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使苏俄经济得以顺利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考点3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和评价
(1)形成: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20世纪30年代确立。
(2)表现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1世纪教育网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21世纪教育网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1世纪教育网
(3)评价
1)积极作用:国家可以按照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问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
2)消极作用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人民生活水乎提高缓慢。
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致使其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⑤日益僵化,成为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考点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1世纪教育网
一、赫鲁晓夫政策
(I)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
(2)内容
①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有一定的自留地和牲畜;垦荒;种玉米运动;将农机卖给农庄。
②工业: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企业调整部分工资权利;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3)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方针战略,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21世纪教育网
(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
①工业:实行新经济体制。
②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③评价:取得一定成效;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后期趋于保守,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经济全面滑坡。21世纪教育网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2)内容: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集中在经济领域,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等。
(3)后果: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转向政治改革,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21世纪教育网
网络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典例导析
[例1] (2009·福建,21) 1917年1 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履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世纪教育网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 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规律] 定位法又叫关键词定位法,是解答选择题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审题干时首先要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关键信息对该题进行定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种历史因素;二、审读备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排除。用定位法解答试题,关键在于对题干关键信息的确立与定位,因而审准题干显得格外重要,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对关键信息的筛选练习。
[例2] (2009·江苏,l7)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1世www纪教育网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规律] 本类题目属于文字材料式选择题。往往以电影片段、诗歌、图片、报刊、引言等为载体,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解决这类题目,应注意在历史备考的过程中,加强材料解析能力,特别是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对历史特征、历史标志性事件的识记,在考试中将提炼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中相关历史特征、历史标志性事件相结合,即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