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政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政策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6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政策
考点展示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备考策略21世纪教育网
复习本专题,要注意把握三条线索,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国家统一大业与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要掌握发展的过程: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制度建设、“文革”时期的曲折、新时期的新发展。国家统一大业要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外交要注意梳理中国在不同时期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取得的外交成就。21世纪教育网
要点整合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21世纪教育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21世纪教育网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并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
(3)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21世纪教育网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制定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共l06条,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者8等四章。
④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确立: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大代表的选举和组成: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④曲折:l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⑤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3)中共领导下的多严令作的政党制度
①多党合作的基础:耳,∈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②指导思想:l956年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1世纪教育网
③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形式。21世纪教育网
④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⑤曲折:l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破坏了多党合作制度;“文革”时期,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陷入瘫痪。
⑥发展:“文革”结束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l982年中共提出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4)民族区域制度21世纪教育网
①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②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基本情况: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加上此前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五大省级自治区,l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④作用: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三、“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至保障。
(2)非法夺权(例如:革命委员会),党政机关瘫痪。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趔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四、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是首要环节,由胡耀邦主持。21世纪教育网
(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角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法制建设:①颁布《1982年宪法》,逐步建立了}1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l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斧政诉讼法》、l999年通过《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③l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疋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畸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④l989年《中华人岳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雨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使基层民主选举得到落实。
[探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议会制
阶级本质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并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组织、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
政党地位 中共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其他各政党是参政党 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经济基础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性 质 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21世纪教育网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理论及形成过程21世纪教育网
(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刁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2)形成过程:1981年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自“九条方针”。《l982年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侮“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实习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二、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①条件: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自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的实施;租借期的到来;中英的多移谈判。21世纪教育网
②过程:l984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
③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嘉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澳门、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2)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l2月20日,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两岸停火。21世纪教育网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通的限制放宽,两岸交流增加。
(3)1992年海峡两岸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2002年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暂时搁置某些争议,尽早恢复对话。21世纪教育网
考点2 现代中国的外交
时期 方针 政策原则 成就 备注
20世纪50年代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与苏联等l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问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围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心的合法席位 国际地位提高,掀起建交热潮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正常化
1972每:中日期5交正常化
新时期 不结盟政策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21世纪教育网
(1)中美对抗: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并采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扼杀新中国。②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中国发动了抗美援朝斗争。③l965年,美国派部队直接发动侵越战争,中国政府和人民给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以大力支持。
(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了遏制苏联和寻求体面结束印度支那战争的途径,主张逐步结束中美对抗的局面,着手调整对华政策;中国政府为了抗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少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也准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美国改善关系。②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③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前来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④1978年l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⑤l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虽然因台湾等问题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发展还是好的,这有利干双边利益。
网络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典例导析
[例1] (2009·上海,24)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21世纪教育网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材料中由“皇家警察”到“香港警察”,身份的转变反映出香港地区由原来的殖民地变为独立的特别行政区;A、B、C三项皆不可做此背景,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规律] 史实支撑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审准题干,紧紧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关键词句,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命题者的意图;二、审读备选项,将备选项与题干中的要求相对应,做出准确判断。用史实支撑法解答试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例2] (2009·海南,23)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解析] 注意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A、C,D项表述不正确,故排除A、C、D选B。
[答案] B
[规律] 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