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展示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
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应继续关注“三农”问题,而关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等问题依然是考试重点。21世纪教育网
要点整合
考点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2)指导: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措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超额完成。
(4)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1世纪教育网
(2)内容
①对农业(1953~1956年底):由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对手工业(1953~1956年底):由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到一次性合作化。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1956年底):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由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3)意义: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指引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2)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21世纪教育网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l958年八届二次会议过早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曲折:l959~1961年经历三年的严重困难。21世纪教育网
③调整:l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l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3)“文革”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膨胀,干扰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5 000亿元。21世纪教育网
考点2 2、3、5经济体制改革
一、揭开序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二、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世纪教育网
(1)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
(2)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跟进):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1)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
(1)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l992年“十四大”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理论创新:1997年“十五大”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1世纪教育网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①经济特区:从1980年开始先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选择原因:南方是对外交通的枢纽,著名桥乡,离港、澳、台较近,历史上与海外有交往。
创办目的: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沿海开放城市:l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l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开放区。l990年,决定开发浦东,浦东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和作用
①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②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3)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0)
网络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典例导析
[例1] (2009·江苏,l2)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丰要因素有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21世纪教育网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关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规律] 利用“三读”法解图片题
(1)读图片的标题、图片内容,这些都有可能是问题的着眼点。因此,同学们在读图时应充分挖掘图片蕴涵的信息。
(2)读注释。图片下的注释对图片起着补充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图片内容。
(3)读试题要求,将从图片中提取的信息与题干相连接。
[例2] (2009·广东,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谚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的阶级啧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j丘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订制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1)问,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只要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就能够答出,难度不大。(2)问,也是考查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不难回答。(3)问平时注意归纳整理,加强训练,就能回答完整。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21世纪教育网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资产阶级:平均土也权。
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规律] 材料解析题如何审题
通过审题,要十分清楚地明确三个方面: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一般而言,材料解析题在设计问题时对回答依据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答题依据可以确定答案的来源),大致是三种:①根据(依据)材料……回答……(答案一般在材料中)。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由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组成)。③没有规定答案来源(先看问题与材料是否有关,若有关,首先根据材料回答;如不完整,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问题与材料无关,则据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教育网
在审题中,还要注意两点:
①把模糊时间转化为明确时间。在一些试题中,时间是相对模糊的,如“改革开放初期”“冷战结束后”“近代以来”“清朝晚期”“中国近代”。 21世纪教育网
②注意“各…及其”“哪些”等词语,防止遗漏要点。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