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l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要点突破
一、梭伦改革
1.社会背景
(1)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激化。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2.内容
(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3)按财产(而不是出身)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4)国家机构: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和公民法庭。
3.特点: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1世纪教育网
4.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1世纪教育网
5.影响
(1)积极意义: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促进了奴隶主工商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2)局限性: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国初期,秦国落后,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经济:铁器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私有制加深,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21世纪教育网
(4)思想:法家理论。21世纪教育网
(5)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21世纪教育网
2.措施
1、军直.按军功授爵制度,什伍组织
(2)经济:废井田;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
(4)思想文化:焚烧诗书。21世纪教育网
3.结果:商鞅虽然被害,但由于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而并未被废除。不但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21世纪教育网
5.评价商鞅变法21世纪教育网
(1)积极作用21世纪教育网
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21世纪教育网
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消极影响21世纪教育网
①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21世纪教育网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的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背景21世纪教育网
(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①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突出。②赋税制度上的混乱,广大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尖锐。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其他民族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④人民起义不断。21世纪教育网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2.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①实行均田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②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加强基层行政管理。⑧制定俸禄制、任期考核制,整顿吏治。,
(2)中后期: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①迁都洛阳21世纪教育网
a.原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经济上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不安全:地理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b.影响: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②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a.措施: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语;改行汉制。
b.作用: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
3.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1世纪教育网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21世纪教育网
(4)为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王安石变法
1.变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1世纪教育网
(1)必要性
①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
②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由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冗宫、冗兵、冗费的局面,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军队的战斗力削弱。21世纪教育网
(2)可能性
①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②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为变法提供政治保障。
2.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经济)
①青苗法:限制盘剥、并能增加政府收入。21世纪教育网
②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发展。21世纪教育网
③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时。
④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了政府收入。
⑤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21世纪教育网
⑥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
(2)强兵之法(军事)
①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
②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节约了政府开支。
⑨顺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3)取士之法(科举和教育):重视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中下级官吏的提拔任用。
3.变法的历史作用21世纪教育网
(1)积极
①促进经济了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21世纪教育网
(2)局限性
①胜质: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
②目的: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
③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五、欧洲宗教改革
1.改革的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经济上,占地征税搜刮钱财。
(2)政治上,教权大一统,干涉各国内政。
(3)思想文化上,垄断教育,钳制思想,打上深深的宗教烙印。
(4)社会生活上,教会的影响贯穿教民的始终。
2.改革的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改革的内容21世纪教育网
(1)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2)加尔文:否定教皇权威;先定论;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等。
(3)亨利八世改革:建立英国教会。
4.改革的作用
(1)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为后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1世纪教育网
(1)必要性:内忧外患,帝国统治危机。
①内忧:埃及形势严峻。政治上,马木路克反动统治,战乱不断;经济上,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力削弱。
②外患:英法的殖民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2)可能性:穆罕默德-阿里掌握政权,为改革提供政权保障。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促进经济发展
①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②工业: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民族工业。
(2)政治: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打击马木路克和宗教势力。
(3)文化教育: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4)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对外扩张。21世纪教育网
3.改革的影响
(1)作用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②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③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带来国力的壮大,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21世纪教育网
④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⑤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2)局限性:阿里政权是封建性的;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灾难。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源)。
(2)国内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及方式: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3.内容:“二一九法令”。
(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21世纪教育网
(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3)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4.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
(1)进步性21世纪教育网
表现: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影响: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l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2)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西欧;对外国资本严重依赖;发展不平衡。
八、日本明治维新
1.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1世纪教育网
(1)必要性
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阻碍社会发展。
②“黑船事件”使民族危机加深。21世纪教育网
(2)可能性: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成立。
2.内容
(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社会体制:“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实行“四民平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1世纪教育网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生活方面,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历史影响
(1)积极作用
①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1世纪教育网
③其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④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踏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九、戊戌变法
1.背景21世纪教育网
(1)社会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口号。
(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指导:早期维新派的产生和维新思潮的形成。
2.经过和内容
(1)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运动从理论走向政治实践。
(2)颁布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21世纪教育网
(3)成立组织机构:1898年建立保国会。
(4)内容
政治 “许臣民上二言事;举荐人;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21世纪教育网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阔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发展工商业;创办酬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矧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3.结果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反动势力强大。
③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21世纪教育网
④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
典例导析
[例] (2009·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解析] (1)问比较简单,只要对教材掌握熟练,就能答出。(2)问难度大一些,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般答不完整。(3)问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分积极和消极或者是肯定或否定。
[答案]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1世纪教育网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规律] 改革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复习当中,注意归纳改革的一般性规律,例如:背景、内容、影响、评价等,这是考查的重点,同时也能为今天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二十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