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的严峻;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为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评价,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难点:没收官僚资本;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这一节。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所学问题,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面临着哪两大艰巨任务。(第一,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巩固新生政权,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正是第一个艰巨任务。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追歼残敌,解放全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今天我们要讲的新课就是建国初期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艰巨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书写标题)
[讲授新课]: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摆在中共中央和全国人民面前时国民党时期的烂瘫子,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濒临崩溃。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
(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中国从进入近代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是几乎没有停止过,这使中国本来就薄弱的经济基础更加雪上加霜。仅在八年抗战时期,我国军民就死伤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2、表现: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看课本第98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工农业生产下降,二、交通运输阻塞,三、物资缺乏,四、通货膨胀,五、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立刻开始着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一决定其实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就已经做出。请大家看课本第100页的那段引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一个政权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其根本在于能不能发展好生产,解决好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从这段引言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为此,中共中央在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议性质的国营经济:
(1)、这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中国的官僚资本是在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建立起来的。以四大家族为首的。他们在政治上仇视革命,痛恨共产党,经济上则控制了全国的工矿企业、金融、交通、外贸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官僚资本主义正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统治和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之一。因此中共中央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要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府接管,
(2)、建立国营经济: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政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注意团结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所接收企业与恢复生产两者有机地结合,迅速把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意义:既为巩固人民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时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稳定物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经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有的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因此稳定物价迫在眉睫。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措施。通过前者查封了不法资本家的“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刹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与此相比,“米棉之战”显得犹为重要。大米和棉纱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当时的不法资本家囤积大米和棉纱,哄抬价格,而当时主持中央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则采取果断措施,从各地调运粮食、棉纱在大城市抛售,资本家花巨资甚至借贷囤积起来的大米和棉纱大量积压,物价连续下降。许多投机倒把的资本家因此而破产。通过上述措施,到1950年6月,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2)、统一财经:建国初期,解放区实行的是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国家财政收入分散,中央财政十分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至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但在“一五”后期统得过多,过死缺点较多地暴露出来,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改变。
3、合理调整工商业:
(1)、原因:首先,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能否调动他行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其次,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最终实现与共产党合作说明了其本身的进步性,建国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彻底完成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完全有可能跟着共产党走,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样做是必要的,正确的。
(2)、措施: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使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3)、意义: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 和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在调整工商业的同时,政府还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1)、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2)、城市:通过民主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通过生产改革: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工人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大家可以翻到102页看课本小字的那副对联:“五十年枷锁一旦废除,咱们翻身做主人;无数年压迫从此解放,工人齐心忙生产。”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两个杰出人物:鞍钢工人孟泰,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过三年努力,至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这弃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她不仅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经济上也使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道路。
[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中共中央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和意义。大家注意把这节课与上一节联系起来。第五章的第一节讲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节讲述的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辨证关系呢,请大家注意下面这张表。
奠定基础
有力保证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能力测试]:
选择题:
1、人民政府组织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在性质上属于:
A.反对官僚资产阶级斗争
B.反对城市封建势力斗争
C.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
D.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2、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对其中“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A.剥夺资本家的资本所有权
B.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
D.使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3、1952年底,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其主要标志是:
A.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工农业生产超过内战爆发前的指标
C.国民经济各部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采取的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实行公私合营 D.没收地主土地
5、建国之初,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最主要来源是:
A.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 B.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人民政府建立一系列新厂矿企业 D.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6、毛泽东称“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原因是由于:
A.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恢复
C.保证了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 D.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巩固了政权
7、国家实现财经的根本好转是在: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8、人民政府采取的节约财政开支的措施是:
A.减少基本建设项目 B.改革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
C.精减机构,整编军队 D.贯彻合理的农业政策
附答案:
1.C 2.D 3.C 4.A 5.A 6.D 7.B 8.C
有力保证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巩固政权的措施
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