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伪国大的召开;国共关系的破裂;国民党反民主运动的暴行及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定和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思想教育:1、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认识:蒋介石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2、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能力培养: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知识:伪国大的召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定。难点知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间道路”的破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制宪国大”的召开:2、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意义: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民主党派与“中间路线”: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3、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原因:2、表现:3、影响:[讲授过程]:[引入新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方针,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但都遭到了失败,蒋介石集团更加孤立,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了重重危机。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达到其目的,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违反停战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向解放区军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随之又非法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所谓宪法,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蒋介石集团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困境,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讲授新课]: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制宪国大”的召开: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张家口后,蒋介石便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伪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被称为“制宪国大”。这次会大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拒绝参加,“制宪大会”通过的宪法一公布,马上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当时的《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还说蒋介石单独召开“国大”,“乃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当在组成联合政府之后由各党派共同召开,然而国民党却一手包办,所以是非法的。伪宪法取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保障,违背了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行中央集权制。它的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出笼,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已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然而,国民党当局又关闭了和谈之门,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2、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国民党单方面破坏了抗战期间建立的国共合作关系及签订的停战协定,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向解放区军民发动军事进攻;其二是撕毁政协决议,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其三是限令撤消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并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全面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就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血案。这里需要大家记住的有四个血案:“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国民党疯狂镇压民主运动,血的教训告诉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用和平手段是无法从国民党手中争取到和平民主的,国民党镇压民主爱国运动的血雨腥风迫使更多的人走上更加坚定地反对国民党同志的道路,这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国民党制造的这一系列血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中共中央及时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依照具体情况,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国统区的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团结进步人士和团体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青年爱国学生是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和先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心声,“五·二0血案”是这个活动的高潮。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支持了祖国大陆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在国统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中坚,有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意义: “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已处在全民的政治包围之中,已经民心丧尽,危机四伏。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民主党派与“中间路线”:中国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由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联合起来,是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民主党派的政治倾向主要是期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间路线”。那么“中间路线”在中国到底能否通行?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表现以及对人民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说明了国民党当局根本不给人民以任何形式的自由,因此,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根本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间路线”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但是民主党派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在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之后。同学们请看课文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说明了什么?民盟重建总部又说明了什么?3、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民盟是当时社会上一支较有影响的爱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前面我们讲到的李公仆、闻一多都是民盟的中央委员,民盟集中了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学者、教授、文字工作者以及各界的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民盟成立于1941年,1944年进行了改组,民盟为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自由做了大量工作,强烈谴责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法西斯暴行,拒绝参加伪国大,不承认伪宪法,民盟一系列坚持正义的行动,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仇恨和迫害,强令解散民盟,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走任何形式的中间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使民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民盟成长的曲折道路可以看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本质。重建后的民盟走上新的光明之路,同共产党携手并肩,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原因:国民党统治区在出现严重政治危机的同时,经济也出现严重危机,那么国统区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蒋介石为了求得美国的援助,不惜大量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时人们称它为“新二十一条”。这是蒋介石集团为获得美国的援助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结果,从条约中,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权,它加深了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其次,四大家族疯狂聚敛钱财,巧取豪夺,造成了国统区经济的长期萧条,再次,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发动内战,需要大笔军费,这也加重了经济的负担,造成了经济危机的出现。2、国统区经济恶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财政金融领域,财政金融极端紊乱,赤字惊人,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造成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强烈地冲击着国民党的统治秩序。法币的发行和物价上涨都出现了天文数字,而且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法币的发行速度。这是一种严重扭曲的经济现象,它违反了纸币流通的基本规律,显现出以法币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崩溃的征兆。其次,在工商业领域,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再次,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3、影响:经济的崩溃必然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和政治统治的彻底变革。加上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背离人民的心愿,背离世界和平民主的潮流,军事上进攻解放区又连连遭到失败,这一切最终使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上彻底灭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