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浙教版八年级下——2.1-3微粒的模型 (知识点一 微观粒子的共性)生活中所见的物质均是由无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1. 当我们喝一口水时,你知道你喝的这口水是由多少个微观粒子构成的吗?大约有1080万亿个 (图3-1 可爱的蒲公英以及惊悚的蒲公英花粉图3-2 由许多小色点构成的生动的油画)水分子,这个数字是否让你感到惊奇?2. 我们总是可以闻到各种味道,香的、辣的、臭的......,你不走过去,气味也会进入你的鼻翼。这些气味是长了腿吗?怎么会跑到鼻子里面? (图3-4 你能闻到商场里的香水味吗?) (图3-3 美丽的玫瑰花发出阵阵清香)3. 图3-5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最终我们得到的不是200mL,而是190mL多一点,那么,这将近10mL的体积到哪里去了呢? (图3-5 100+100<200?)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微观粒子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微粒间有间隔微观粒子的共性微粒是非常小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体积小质量小) ( 注意:固、液、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隔只是 间隔的大小不同。一般讲: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 最大,液态、固态物 质分子间间隔较小。) (基础达标)【例1】北京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水可以增加空气湿 度。这种做法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D【例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答案】A【例3】(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2)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 打气筒能将空气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答案】D(3)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答案】C (知识点二 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 (思路导航) (一杯水一滴水一个水分子一个氢原子图3-6 一杯水的世界)一、分子烧一壶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当给水通电时它会变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图3-7 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产生了新物质,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而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不相同的。2. 物质发生三态(固、液、气)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二、原子1. 原子的定义 (图3-8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过程中,水分子分裂,而水中的氧原子并未发生改变,生成的氧气中也仍然是氧原子。由此我们得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这些化学变化中只是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并未发生改变。可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小到不能再分,所以: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原子不能再分 (1. 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原子化学性质是不相同的。2. 原子体积小、有质量,不断运动、有间隔。)2. 原子的结构根据实验事实,原子是可分的 (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36 (表3-1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电量)由表3-1可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近似看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这个标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表3-2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表3-2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三、离子跟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那么什么是离子?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离子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某些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某些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一些常见的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如:SO42-硫酸根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OH- 氢氧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NH4+铵根离子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该粒子为原子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该粒子为阳离子(Mn+)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该粒子为阴离子(Rn-) (图3-10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 (基础达标)【例4】下列有关分子的知识,正确的是( ) A. 水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受热变大 B. 打开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石蜡受热熔化,说明分子分成了原子 D.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经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答案】B【例5】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 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答案】B【例6】 下列式子能表示2个阳离子的是( )A. B. C. D. 2H【答案】C【例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实心球体B.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时核外电子总数大于核内的质子数 C.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D.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C【例9】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 在这个反应中有四种分子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B. 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C. 分子必须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D. 以上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答案】C【例10】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已氧气 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答案】A【例1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Na+比Na稳定 ④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全部【答案】A【例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A. ①② B. ②③④C. ③⑤ D. ③⑥【答案】B【例13】用化学符号填空(1)3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 (2)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____(5)4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6)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H2O (2)2Mg2+ (4)Cl (5)4CO32- (6)2NH4+【冲1】下列各组微粒中,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组是 ( )A. Mg2+、Mg B. K+、NH4+ C. N2、CO D. SO42-、SO32-【答案】C 【冲2】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H3+粒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3和H3+属于相同粒子 B. H3和H3+的化学性质相同 C. H3和H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 D. 构成H3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冲3】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核体积很小 B. 原子核带正电 C.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 原子是实心的球体【答案】D (复习巩固)【演练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B.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答案】A【演练2】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产生的污染物之一“碘-131”,其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53 B. 131 C. 78 D. 127【答案】A【演练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