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律天地(一)(考点12、13、14) 课件(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走进法律天地(一)(考点12、13、14) 课件(34张PPT)

资源简介

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
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
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
15.结合生活实例,认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6.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一轮复习
2019年中考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b
a
走进法律天地(一)
b
b
C
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 (b)


考点解析
知道法律的三个特征,结合实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法治七下P89-94


知识梳理
一、法律的特征
1.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A.制定;
B.认可。
我国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不管位有多高,权有多大,违反法律,也难逃法网。
知识梳理
一、法律的特征
2.我国法律的本质(阶级本质):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人民≠公民、全体社会成员。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但体现的却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知识梳理
二、法律的作用
1.规范作用:
(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2)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用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知识梳理
二、法律的作用
2.保护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关拓展
1.比较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学生守则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
或对象 靠什么
发挥作用
社会道德
学生守则
国家法律
比较项目
行为规范
自然形成
教育
行政部门
国家制定或认可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全国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国家
强制力
相关拓展
2.依法治国的依据:
宪法和法律。其中,宪法是根本依据。
3.我国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原因:
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老虎”“苍蝇一一起打,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自2013年“史上最严”新交通法规执行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 幅下降。这充分说明:
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法律的基本特征
【例1】(2018?温州)丁某利用网络盗取并出售大量个人信息,被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50000元。该案例告诉我们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③要自觉规范上网行为 ④违法犯罪必受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法律的基本特征
【例2】(2017年丽水卷)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真题演练
【例3】(2018?温州) (12 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关乎个人的尊严,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
【知法?维权】






(1)案件中店家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2分)
一般违法行为。
(2)结合法律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陈某维权的意义。(4分)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陈某的维权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的合法权益。法律具有规范作用,陈某的维权,有利于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

命题点2 法律的作用

真题演练
【例3】(2018?温州)【明法?导行】




(3)任选两个案例,从法律角度评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言行。(6分)
案例1:小林的做法是正确的。当他发现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他人侵犯后,通过合理的途径维护了自己的权利。
案例2:小张的言行是错误的。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受教育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小张不能只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该自觉珍惜学习机会。
案例3:小宋的行为是正确。她依法服兵役,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履行了公民对国家的义务。
命题点2 法律的作用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法律的作用
【例4】(2018?绍兴)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A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法律的作用
【例5】(2016舟山卷)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这一规定表明
①组织作弊将受民事处罚
②组织作弊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法律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法律的作用
【例6】(2016金华卷)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
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B
考点解析
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 a




道德与法治法治八上P46-51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两种分类方式,懂得依法自律。
知识梳理
一、违法行为的含义: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根据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等。)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两种分类方法:
知识梳理
2.根据违法的性质,违法行为分为:
(1)一般违法行为
包括: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
特征: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
(2)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二、违法行为的两种分类方法:
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知识梳理
1.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学会依法自律
知识梳理
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我们如何与法律同行?
①学会依法办事;
②树立法律信仰。
三.学会依法自律
知识梳理
4.如何依法自律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学会依法自律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例2】(2018?舟山)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A.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C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例1】(2018?嘉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表明吸食毒品
A.是一般违法行为
B.是严重违法行为
C.应受刑事处罚
D.应负民事责任
A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依法自律
【例3】(2018?绍兴)毒品会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为避免沾染毒品,青少年应
①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吸毒贩毒
②认清毒品危害,拒绝毒品诱惑
③增强辨别能力,学会自我保护
④增强禁毒意识,学会依法自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诚信、践行诚信
【例4】(2018?金华)下图所示的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有





①明辨是非,自觉守法 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③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④拒绝诱惑,防微杜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考点解析
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 (b)




道德与法治法治八上P52-57
知道犯罪与刑罚的含义,学会自觉预防犯罪。
知识梳理
1.犯罪的含义:
一、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法的含义:
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3.刑法的作用: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犯罪
违法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知识梳理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触犯了刑法。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5.刑罚
(1)含义: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知识梳理
一、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5.刑罚
(2)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6.法律打击的重点:
犯罪
7.犯罪的必然后果:
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即刑罚)
知识梳理
二、自觉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相关拓展
1.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比较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犯罪与刑罚
【例1】(2018?绍兴)皮皮鲁是郑渊洁创作的童话人物,但该人物形象和名字被某西餐厅抢注为商标,郑渊洁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后,终于讨回被抢注14年之久的“皮皮鲁”餐饮服务商标。这告诉我们
①抢注商标是严重违法行为
②公民应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③公民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④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犯罪与刑罚
【例2】(2018?台州)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D
真题演练
命题点2 自觉预防犯罪
【例3】(2018?湘西)有专家认为:管教人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一个是监狱。要避免被监狱管教,青少年应该( )
①学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识
②严格要求自己,依法自律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诱惑
④正确对待父母、老师的教育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