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核心材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核心材料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提纲
班别 座号 姓名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领导的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宪法规定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力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人权的实际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际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

6.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哪方面?
(1)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2)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相应的各项具体权利。

7.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1)立法保障人权。
(2)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机关)
(4)国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生理想变成现实。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在国家机构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4.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6.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形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利。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法律范围内行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易错点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2.1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所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一切组织和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法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

6.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法律地位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2.2加强宪法监督
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宪法监督的内容(核心)
审查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公权力行为是否合宪。

4、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2)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5.为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什么意义?
(举措)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意义)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6、设立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公职人员):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公民):有利于公民了解宪法内容,认同宪法价值,践行宪法、捍卫宪法等。
(宪法):有利于巩固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有利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国家):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进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要先把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A.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
B.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
C.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易错点拨
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
1 / 4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提纲
班别 座号 姓名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7.2自由平等的追求

1.自由的含义(what)
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what)
(


)(1)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规范自由)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保障自由)

3.自由的意义(why)
(1)拥有自由,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个人角度)
(2)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角度)
(3)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相对角度)

4.如何珍视自由?(how)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思想上: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行动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1.平等的含义(what)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


)
2.平等的意义(why)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why)
(1)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权利平等)
(2)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义务平等)
(3)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地位平等)

4.如何践行平等?(how)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1公平正义的价值 8.2公平正义的守护

1.公平的含义(what)
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内容(what)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要求(what)
(1)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2)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3)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价值(重要性)(why)
(
公平
)个人:
(1)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3)让人感受到尊严,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
(1)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2)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
(3)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4)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5.我们如何坚守公平?(how)
1、个人维护公平:
(1)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
(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用制度保障公平:
(1)立法: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2)司法: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正义的含义(what)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正义的要求(what)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意义)
(2)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国家)
(3)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个人)
(4)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个人)
(
正义
)
3.正义的价值(重要性,意义)(why)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法治)
(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国家)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谐、稳定、安宁等。(社会)

4.我们如何守护正义?(how)
1.个人守护正义
(1)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2)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
(1)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2)国家要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问“意义”、“为什么”“重要性”、“原因”
(why的万能答案)

个人:有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激发个人的潜能和活力,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3、国家: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问“做法”、“启示”、“警示”、“如何”等
(how的万能答案)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他人的自由和合法权益。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践行平等,反对特权,平等待人,敢于抵制不平等不公平的行为。

面对不公平不正义的行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讲究策略,见义智为。
4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提纲
班别 座号 姓名

第三课 公民权利

3.1公民基本权利
1.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什么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3、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具备什么条件?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和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5、政治自由包括什么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6、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7、监督权的内容?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8、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
10、人身自由包括什么内容?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1、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2、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
(1)非法拘禁
(2)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3)非法搜身

13、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常见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如:给同学取侮辱性的绰号;
(2)荣誉权——是指公民有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权利。
(3)常见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如:影楼私自用他人的照片招徕客人。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如:对他人的照片图像进行恶搞。
(4)常见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冒充他人、以他人的名义

14、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5、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
(1)财产权、(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16、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7、劳动既是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18、劳动的意义: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9、受教育既是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20、受教育的意义: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1、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其他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3.2依法行使权利
1、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在思想上: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在行动上: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3)联系材料,具体做法:


2、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3、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4、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4.1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基本义务包括什么内容?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1)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什么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5、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6、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7、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基本义务)

8、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9、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 依法履行义务

1、如何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的关系)what+how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4)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5)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有哪些现实意义?
(1)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3、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公民实施了法律做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 / 4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班别 座号 姓名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5.1 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
地位: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态度:保障
(2)集体经济
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对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3、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非公有制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态度:鼓励、支持和引导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2 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没有这一说法)
人大代表:是“人”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课本 P63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4、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5、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答: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原因、意义)why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7、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how)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5.3 基本政治制度
1、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P68第二段
(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派合作。
(3) 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角度)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实角度)
(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目标角度)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4、人民政协的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4、 人民政协的职能:
(1)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2)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3)
5、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P70最后一段)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 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5、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 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哪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7、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why)
(1)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P71
(2)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P73
(3)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P73
(4)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P73
(5) 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P73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9、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0、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why)
(1)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6.1 国家权力机关
1、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
性质 :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 : 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5、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重点)
(1) 立法权(法)
(2)决定权(事)
(3)任免权(人)
(4)监督权(宪法和法律、一府两院)

6.2 国家行政机关
1、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2、行政机关的职权: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how)
(1)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身)
(2)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外部)

4、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6.3 国家司法机关

1、人民法院的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人民法院的职权: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
(1)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6、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7、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1)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
(2)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8、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要求:
(1)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