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流流向的判读在考试中对河流流向进行判读的题目是非常常见的一中类型。有些设问比较简单,容易解答,但很多时候出题者都会结合其它知识点来综合推断河流流向,此时题目难度就明显加大了,学生常常对此束手无策。那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有关河流流向的题目设置规律主要有以下方面:?1.直接结合地图中的方向判读?由于地图中判读方向主要有三种情况,此图就可以延伸出三大类型:一般地图中判读(图1)、有指向标的地图中判读(图2)、经纬网图中判读(图3)。经纬网图还有侧视图及俯视图等之类的变式图。例如:图1中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图2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图3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2.结合等高线判读? 等高线无数值的判读。河流发育于山谷中,等高线中山谷往数值大的方向凸,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例如图4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等高线有数值的判读。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在等高线图中,河流由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流动。例如图5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3.结合水系形状判读?河流一般由干流和支流组成,支流又可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河流干支流之间关系为支流汇入干流,二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以此类推。根据支流汇入干流方向即可判读河流流向。例如图6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4.结合水库、湖泊等判读?河流中常修建大坝,修建大坝后形成水库,水库所在的一侧即为河流水流来的方向。例如图7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河流常与湖泊连通,而湖泊对河流流量会起调节作用,可以根据河流流量的变化判读河流向。流量变化较平稳的为向下游的方向。例如图8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5.结合河流名称判读?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其河流流向属于已知的条件。如亚马孙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流。6.结合海陆位置判读? 外流河都是注入到海洋的,根据河流从陆地注入海洋的方向即可判读河流的流向。例如图9中河流①流向为自南向北流。?7.结合沙坡判读?河床中出现沙坡的情况下,沙坡一定是一侧坡度缓,一侧坡度陡。河水带动泥沙缓慢移动,形成缓坡,在沙坡另一侧落下形成陡坡。如图10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8.结合河床及河床剖面图判读? 河流上下游的河床特点一般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河床呈“V”字形;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缓,河床呈“U”字形。例如图11中A′、B′为A、B河段的剖面图,判断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导致河床剖面图中河流两岸坡度不一样。坡度较陡一侧为受侵蚀一侧,即河水偏转一侧,坡度较缓一侧为堆积一侧。但需要注意此规律只在河道较平直时适用。例如图12中北半球AB段的剖面图,阴影部分为堆积物。图中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9.结合城市功能区判读?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的情况下,一般自来水厂位于河流上游,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流下游,产生水污染的工业位于河流下游。例如图13中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10.结合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判读?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11.结合地势起伏或地形区判读? 水往低处流。河流总是有地势高的地方往地势低的地方流。如果题目中告诉你图中地形区的名称,即可根据地形区名称判读流向。例如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河流,根据云贵高原海拔高于珠三角,河流由云贵高原流向珠三角。如果没有告诉地形区名称,可以根据图中提高的地势起伏判读。如图14中,根据地势判断地形为盆地,则河流由四周往中间流,呈向心状。?12.结合等潜水位线判读? 潜水位与地势起伏是呈正相关的。海拔高的地区,潜水位也更高。据此可以判读河流流向。潜水流向为垂直等潜水位线向低处流。例如图15中,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A图为河水补给潜水,B图为潜水补给河水。?13.结合河流沿岸地形变化判读? 河流沿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并非一直是平直的,而有时会出现向河中延伸的部分,河岸延伸的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例如图16中河岸向河中凸出部分向东延伸,则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14.结合景观图判读? 河流从山顶到山麓流经的自然景观不一样,一般山顶到山麓为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草甸带、森林带等,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时在河流流水作用下也会形成不同的景观,如在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例如图17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山的自然带分布,推断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图18中根据冲积扇的分布位置,推断河流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15.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判读? GIS等地理信息技术中,可以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获得不同的信息。其中也包括判读河流的信息。例如图19中,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据此回答。上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 ?B、b? ? C、c? ? D、d结合河道位置,坡地的高陡、低缓,可以判读河流流向。选择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