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卷(社·政)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近年来,“公函求情”事件时有发生,如某地县委、县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请求将涉嫌收购25根象牙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理由是如果不放人,会影响该企业发展。针对县委、县政府“公函求情”的做法,法院应该( )A.采纳,因为公民平等地享有建议权B.不采纳,因为法院不受县委、县政府管辖C.采纳,因为法院和县委、县政府都是国家机关D.不采纳,因为法院应独立地依法作出审判2018年12月4日,中国迎来了第五个国家宪法日。随着宪法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可通过究善宪法监督、宪法解释等机制建设,让宪法真正“火”起来,用起来。回答13~14题。2.在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国务院 D.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3.“让宪法真正“火”起来,用起来”需要( )①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④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4.现在,加入“手机一族”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学生上课时发短信、玩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看这一问题,正确的认识有( )①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②学生应放弃通信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学生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要放弃自己的人身权利 ④学生要正确享受通信的权利,同时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新修订的《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应引导、帮助经营者建立方便快捷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其与消费者采用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因为协商这种维护权益的方式( )①快速、简便 ②在当事人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进行 ③当事人直接对话 ④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实现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①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之一。下列政府措施符合该原则的是( )①广东省全面实施异地高考 ②全国五年脱贫人数为6600万 ③人社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 ④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入冬以来,有些地区陷入茫茫霾海,极大地伤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此有同学提出,应该建议全国人大把“治霾”写进宪法。你对这一意见的态度是( )A.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人民都重视这一问题B.不赞成,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C.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D.不赞成,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已经包含了有关“治霾”的法律9.宪法的修改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宪法修改前民众对修改内容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宜占83%,增设国家监察委员会,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占77%,修改我国百年奋斗目标占64%……在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下,宪法最终修改结果与上述民众的期待内容高度吻合。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 )①民众关心宪法中我国百年奋斗目标的修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修改内容与民众期待高度吻合,说明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修改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则,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④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宜哲,说明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你认为以下观点能说明上述材料内容的是 ( )①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因集体土地被镇政府“征用”引发争议,某村民小组把某乡镇人民政府告上法庭,副镇长何某出庭应诉。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村民采用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②这是村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体现 ③这一案例说明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④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12.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査贪污贿赂案件824件,侦查终结528件,移送起诉509件,在已审结的案件中,共对710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査处要案62人,其中处级干部55人,厅级干部7人。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②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 ③权力是把双刃剑 ④有权不能任性,违法必将追责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13.关于漫画《偷税有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饭店老板的做法很精明,值得提倡②顾客应该接受老板的建议,接受礼物③饭店老板的做法是违反税法的行为④顾客应该坚持索要发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4.外来务工人员罗某因对其舅王某的交通事故处目理结果有异议,便组织李某等20余名同乡,以拉横目幅、举遗像等方式上街游行,并围堵政府大门。经信访和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后仍不肯离去,其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社会影响恶劣。罗某、李某等5名聚众闹事者,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权B.凡是集会、游行、示威都是违法犯罪行为C.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集会、游行、示威都是合法的D.集会、游行、示威时要尊重他人的一切权利15.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16.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1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的反映18.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 ②开始设立军机处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9.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 )A.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20.顾炎武《日知录?拟题》中说八股考试:“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的发展C.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只能写成八股文D.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国家时政21.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的命令 D.八股取土使官吏无能22.清朝后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23.乾隆时期来华的马夏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4.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为乾隆皇帝祝寿。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朝官员( )A.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C.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25.为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华瑰宝一一中医药》大型纪录片,该片中可能出现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水浒传》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26.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请你从以下对他一生中的四个剪影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八股文 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2018年初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再一次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爱国热情,故事的背后有现实的影子,从2015年的也门撤侨,2016年的新西兰撤侨,再到2018年的日本撤侨。不管是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每次国人有难,规模大、速度快的“中国式撤侨”行动始终“在线”。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成。合宪性审查就是依据宪法对宪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这对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具有标志性意义。材料三: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司法部多次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取得实效。(1)材料一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符合我国宪法的什么原则?(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九大报告中“推进合宪性审査”的必要性。(4分)(3)从公民角度简述教育部、司法部多次组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的意义。(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见右图(1)漫画中女子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我国宪法为什么赋予公民这一权利?(4分)材料二:韩国乐天集团将其旗下的地皮转让给国防部用于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的X波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0公里,深入中国腹地。味萨德入韩引发了中国民众对乐天集团的一致抵制。(2)中国民众抵制韩国乐天集团履行了什么义务?(1分)材料三:我们身处“微时代”,微信已成为大众交流的平台。【微新闻】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列车晚点,最终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微链接】《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禁止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九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微调查】共享单车低碳环保、方便快捷,为市民的生活出行,提供了方便。但据一项对某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76.33%的市民经常看见共享单车的乱停放现象,只有4.33%的市民几乎没有看到过。在“共享单车的乱停放就必然会引起“无车可借”的问题中,61.67%的市民选择了“经常遇到”,仅仅11.67%的市民选择了“很少遇到”。(3)请从“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结合【微链接】,说明罗某受到处罚的必然性。(4分)(4)结合【微新闻】【微链接】判断罗某应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并说明理由。(3分)(5)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微调査】数据说明了什么。(3分)2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政府曾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见右图材料二:辛卯,噶尔丹入犯乌珠秦。癸卯,上(指康熙)亲征。壬戌,(噶尔丹)登孟纳尔山,望见黄幄网城,大兵云屯,漫无涯际,大惊,弃其庐帐宵遁。……上率轻骑追之,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噶尔丹以数骑遁。 ——《清史稿?卷七?本纪七》材料三:清朝统治者用了近一个世纪时间,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国修建了宏伟的喇嘛庙。夏季时,清朝统治者经常在此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他们联络感情。(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的贡献。(2分)(2)材料二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后来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该地区?(3分)(3)材料三体现了清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该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4)上述三则材料对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分别有何启示?(6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ー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铣”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答卷(社·政)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1)材料一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符合我国宪法的什么原则?(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九大报告中“推进合宪性审査”的必要性。(4分)(3)从公民角度简述教育部、司法部多次组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的意义。(4分)28.(1)漫画中女子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我国宪法为什么赋予公民这一权利?(4分)(2)中国民众抵制韩国乐天集团履行了什么义务?(1分)(3)请从“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结合【微链接】,说明罗某受到处罚的必然性。(4分)(4)结合【微新闻】【微链接】判断罗某应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并说明理由。(3分)(5)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微调査】数据说明了什么。(3分)29.(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的贡献。(2分)(2)材料二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后来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该地区?(3分)(3)材料三体现了清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该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4)上述三则材料对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分别有何启示?(6分)30.(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答案(社·政)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BCCA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ACBBDCA题号212223242526答案AAACDC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分)(2)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或宪法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2分) (3)开展“宪法晨读”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在学习宪法中,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认同宪法;(2分)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2分)28.(1)(3)劳动权。(1分)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1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1分)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1分)(2)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1分)(3)罗某的行为是违法的。(1分)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1分)在本案例中,罗某实施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的禁止性的行为(扰乱列车的正常秩序),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1分)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九十五条规定,没有履行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分)(4)罗某应承担行政责任。(1分)理由:罗某违反行政法律(或者罗某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1分)受到责令改正和罚款的行政处罚。(1分)(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分)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1分)正是因为某些市民没有尽到规范停车的义务,导致我们的骑行权利受到损害。(1分)29.(1)16世纪中期,戚继光等将领奉命抗倭,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2分) (2)康熙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1分)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1分)伊犁将军。(1分) (3)怀柔政策。(2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4)材料一:要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材料二:坚决反对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材料三: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维护民族团结。(每点2分,共6分)30.以农为本(或重农抑商)。(2分)(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2分)(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导致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加剧,(1分)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分)中国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