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一百年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强国富民。P3
2、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P3
3、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提出。P3
4、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是:小岗村十八村民分田到户;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P3
5、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小岗村。P3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4
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P5
8、中国证明的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8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0、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9
11、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平均富裕。P12
12、我们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务):发展经济(经济建设)。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中学生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③积极参与,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
15、我国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6、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改革“就是要从人民最关心的事情上改起”,这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是共享发展理念。
18、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个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P14
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P18
3、对国家而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P21
4、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例举创新成果有:科技创新—航空母舰;制度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
7、我国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墨子号”发射升空;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可燃冰”试采成功。P20
8、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教育。P22
9、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P22
10、国家的根本事业是:发展教育。P22
11、我国的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的是“科技”、“人才”、“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资源”、“生态”)。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P32
2、社会主义民主的真正确立是:新中国成立后。P32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P30
4、社会主义民主(新型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P33
5、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P34
6、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展选举民主和发展协商民主。P34
7、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35
8、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途径):①民主选举(重要形式)。②民主决策(有效方式)。③民主监督(具体体现)P38
9、习近平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其原因是: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是梦想的实现者;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P45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P47
3、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P47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49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50
6、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P51
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P52
8、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P49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P59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59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P61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点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P67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P70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P75
2、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P75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P76
4、全面二孩政策主要针对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个特点实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5、我国资源的现状: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P78
6、我国的环境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P79
7、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坚持的发展理念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简称“五大发展理念”)。
8、针对“环境”、“资源”、“生态”应走的发展道路是:走绿色发展道路。
9、我的基本国策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针对的是“环境”、“资源”)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针对的是“人口”)。
10、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处理好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1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方针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P86
1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应大力倡导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节能、环保、低碳、文明。P86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P91
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91
3、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3
4、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P100
5、反对分裂,就要做到: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维护国家安全。P98-99
6、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P102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P102
8、保持港澳长期稳定繁荣的方针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P100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05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从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106 P110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P109,
5、如何实现中国梦?(一五五四三)P112-113
一个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条道路: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种精神: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种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4
自信中国人应有的表现是: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在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P115
做自信的中国人应做到:① 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② 需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需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③ 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P116-1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