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 题 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执 笔 人 肖 瑾 编写日期 2010-3-2 执行人 高三历史组 执行日期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5)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7)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8)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010考纲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科技成就; (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文学成就; (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本课难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法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2009海南)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D 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考点一: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 ①造纸术:A、西汉、东汉蔡伦。 B、东传朝、日;西传西亚非洲、欧洲。C、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重大。 ②印刷术:A、隋唐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B、东传朝、日,西传埃及与欧洲。C、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造纸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起关键作用,促进思想解放及欧洲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③指南针:A战国(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B北宋运用到航海;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④火药:A、唐中期:火药配方;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南宋:管形火器“突火枪” 开创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B、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一定作用,推动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发展。 (二)数学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计数法,后来演变成算盘,明清时期得到普及和发展;2.东汉《九章算术》 :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三)天文历法1.天象观测方面,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写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创制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元代郭守敬)。2.夏朝夏小正;商朝“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四)农学: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3.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4.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五)医学:1.中医学: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2.中药学: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真题演练】(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2009重庆文综)13.汉武帝时,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径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进行佛事活动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解析】D 魏晋时期造纸术传入朝鲜,故A项错误;佛教东汉传入中国,魏晋时期传入朝鲜,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出现于隋唐时期,故C项错误,所以本题选D项。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③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④ 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书法:① 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 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② 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 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特 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代 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③ 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④ 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⑤ 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⑥ 清代书法艺术的曲折:背景——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 风格——“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3.篆刻: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③ 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4.绘画:①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②战国时期的发展:工具——毛笔; 题材——人物肖像; 材质——绢帛;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③秦汉:种类——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④ 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 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⑤ 隋唐: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 表 作——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⑥ 从宋代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题 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元明清:特 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民俗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题 材——市井生活;特 点——写实;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明 清: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 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真题演练】(2009全国卷Ⅰ)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解 析】A 初唐书法“娟秀淡雅” 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特征。(2009四川文综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15.C解析: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考点三:文学成就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①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②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③ 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特点:句式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②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③代表:西汉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 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4.唐诗:(1)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代表人物时代特点作品风格代表作流派李白 (诗仙)盛唐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浪漫主义杜甫(诗圣)唐由盛转衰时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三吏”“三别”现实主义白居易其诗称为“诗史”晚唐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韵味绵长《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5.宋词:(1)原因:① 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 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3)代表: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6.元曲:(1)含 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2)社会背景:① 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② 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3)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7.明清小说:(1)社会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成 就:①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三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二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真题演练】(2009全国卷Ⅰ)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解析】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考点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起源:原始歌舞(傩,先秦得到发展)。 2.南戏:宋。(吸收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流行与闽浙) 3.杂剧:元。(熔音乐、舞蹈、说唱、诗词于一体,标志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4.京剧:清。(地方戏曲进京演出,互相融合,其中徽剧与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曲调以及表演方式,道光年间,形成了新的剧种。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京剧艺人号称“同光十三绝”)【真题演练】(08海南历史,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D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教学后记www.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与启蒙思想相比较汉字演变艺 术文学主流形式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代:造纸术宋代:指南针、印刷术唐代:火药欧洲迈入近代社会书法绘画京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明清落后长期领先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辉煌灿烂各领风骚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