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解读及应考策略初探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解读及应考策略初探

资源简介

2010年湖州市初三社会、思品学业考试复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材料
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解读及应考策略初探
2010年中考复习备考的序幕已经拉开,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打好2010年中考攻坚战,是摆在全体初三社会老师面前的难题,对此,本人试对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的相应考点进行粗浅的解读,认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研读中考说明,感知变化要求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前言中明确规定了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性质,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考试目标等。它对学业考试起着法定文件的约束作用,是学业考试复习,命题和试卷评价的依据,今年的学业考试考什么?怎么考?这就要充分研读《课标》、《说明》感知变化要求,总体上看,今年《说明》与以往不同,有以下不同:
1、理念不断更新:
《说明》贯彻由“知识立意为主”转向“能力立意为主”,注意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得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涵盖范围丰富、充实:
《说明》中考试目标依据课标涵盖了初一至初三可以用笔测试的学科核心知识共86个条目。其中《历史与社会》45个条同《思想品德》部分41个条同,涵盖了两门学科,10册教材,实际上包含了地理、历史、社会、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多,辐射面广。
3、考生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将2010年与2009年的考点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发现考点要求的变化,对考生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如《历史与社会》部分: (表一)
了解(a)
比例
理解(b)
比例
应用(c)
比例
2009年
19个
约45%
13个
约31%
10个
约24%
2010年
19个
约30%
17个
约40%
9个
约30%
(表二)
内容分布
要求分布
08年考分值
09年考分值
教材
主题
a
b
C
社会
我们生活的世界
6
3
3
9分
15分
七年级
我们传承的文明
10
8
2
11分
12分
八年级
我们面临的机遇挑战
2
6
4
20分
14分
九年级
合计
18
17
9
40分
41分
2010年和2009年考点表述变化和新增考点(历史与社会) (表三)
考点
2009年
2010年
1
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特点
了解地球仪和地图基本常识
4
能够设计调查问卷
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
8
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概况
19
比较英国和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比较英国和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
34
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新增考点
2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作用。
33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44、理解经济全球化得趋势及影响
如《思想品德》部分: (表四)
了解(a)
比例
理解(b)
比例
应用(c)
比例
新增考点
2009年
11个
约27%
16个
约39%
14个
约34%
1、理解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2、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3、懂得人需要正确认识自我4、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31、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0年
11个
约27%
16个
约39%
14个
约34%
(表五)
内容分布
要求分布
08年考分值
09年考分值
教材
主题
a
b
C
思品
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1
4
2
2分
2分
七年级
法律教育
5
5
8
14分
16分
八年级
国情教育
5
7
4
16分
17分
九年级
合计
11
16
14
32分
35分
《2010年学业考试说明》考试要求表述归类 (表六)
要求表述
知道
了解
理解
能够
分析
说明
比较
学会
掌握
懂得
历史与社会
10
11
7
2
2
5
6
1
1
思品
11
7
10
9
2
2
这些目标呈现和发生地变化及一些新增考点的出现:如考点2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作用。33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44:理解经济全球化得趋势及影响。静下思考,不难发现考点21、考点44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有密切联系,考点33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反思我国的建国历程有关。
如《思想品德》部分:
《思想品德》部分分析:涉及的41个条目,分析四大模块: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和时政教育。我认为他们的关系是:我,我们,我们的国家。
我——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适应能力、调适能力、生活能力(自立自强)

我们——法律教育
交际能力(社会行为规范)、准权能力(权利
与义务)
我们的国家——国情教育、时政教育
社会参与能力、选择能力
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经济、
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
发现:对一些新增考点的出现及结构模块的分析、枝节内容少了,核心内容多了,零碎内容少了,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多了,偏重记忆的内容少了,理解力和推理能力加强了,建构知识体系的要求变高了,无疑,对考试的能力要求提升了。
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说明》对任课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目标,研读考试试题及其答案,寻找规律,把握命题的思路、特点等。研读课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重大时政、社会焦点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复习重点,提高复习实效
1、重视基础知识,着眼知识重组
首先,要夯实基础,重视知识梳理。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虽然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能力立意,但并不意味着基础知识的考核就淡化了,学业考试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查能力,片面弱化知识而强调能力,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再新的题型,再活的试题,一般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支点,只不过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对考试条目所辐射知识的系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构筑起知识的框架体系,做到点、线、面得结合,进而打破教材章节、年纪的界限,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做好归类比较和知识重组工作,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总统把握,有助于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灵活地思考问题。
材料一: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意为新开辟的疆域。
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十年后的一日早朝,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材料二:
陕甘总督左宗棠说:“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材料三: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6日电: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截止到23时30分,已有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
问题
(1)用史实来批驳材料一中两处错误言论。
(2)材料二中左宗棠对于新疆的立场是什么?并归纳他持这种立场的依据。在新疆,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做出贡献的人物还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暴力事件的性质是什么?这说明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在新疆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5)新疆在我国的 部,属于 气候,“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该地 大,新疆主要位于第 阶梯, 山脉横穿新疆中部,其中其南部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最大的沙漠 ,最大的内流河 在新疆大约要比浙江 (早/迟) 个小时看到日出。
(6)曾经的丝路明珠 ——古楼兰,牛羊成群的罗布泊,都消失了 ,被风沙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你能说说他们消失的原因吗?(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这对当前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注:此题还可结合区域经济原则,西部大开发,共同富裕等考点。
其次,要关注考试内容的变化,如新增的考点,表述有变化的考点,一般来说,这些变化在今年的考试命题中会有所体现。
2、实际联系理论,提升综合能力。
如09年湖州卷的第29题:【明辨是非,遵纪守法】运用所学知识对小丽和小军的行为进行评析。不少学生没有认真做题,不能有效地捕捉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关键点,对没的各科限制关注不够,导致答题思路混乱,条理不畅,甚至答非所问。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取材料信息能力、识图能力和条件意识的养成,为以此为基础,调动和运用知识,简洁准确地解释问题。
3、关注时政热点,关爱学生生活
把时政热点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非选择题与时政热点,社会实际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09年湖州卷第7题与09年两会的相关热点结合,第8题与神七飞天的相关热点结合,第10题与奥运会开幕为切入口对中外历史的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思品中的民族精神及心理健康等知识点相联系。20题。21题与索马里海军护航知识点相结合。26题【聚焦世博。追寻历史】。30题【透视三鹿,理性思考】等都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特点。
因此,每年的试卷中都涉及了本年度的一些重大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分析近几年的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着眼了一些现实的重大问题:如喜迎世博盛会,共创美好声好;沧桑巨变60年,成就辉煌谱新篇;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聚焦七.五事件,维护民族团结;为海地祈福,向英烈致哀;西部跨越,璀璨十年。其次,关注生活,一些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素材,成为选择的对象。如:湘乡践踏事件,折射校园安全;打击醉驾,保护生命等。再次,一些关注人类发展,探讨生存价值的话题,也备受青睐。如:聚焦哥本哈根,关注气候变化,西南大旱,凸此水荒;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在复习过程中,抓住这些“点”,有助于把握考点,提高复习实效。
4、全面安排训练,科学应对考试
学业考试时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阅,而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全面有序地安排好训练,一般情况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点梳理,夯实基础,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提升应用能力。第二阶段,专题归类培养能力,通过时政专题题型专题整理,总结特点和规律提高迎战能力。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对知识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老师们,
二、分析考试试题,感悟命题特点:
《说明》指出:《历史与社会》考查突出综合性和人文化,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科综合。二、历史与地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历史与现实(时政、热点等)分析与认识事物的角度与考法的综合,因比,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考查综合能力
材料分析题:新疆问题
1、这个题目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时政、热点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科内知识的整理能里,而不是同一个知识点去理解问题,充分实现了综合性能力考查。
2、体现人文关怀:如 ——体现了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3、凸现地方特点:试卷注意本省,本市知识的考察,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如2009年湖州卷第28题{关注家乡,科学发展}。27题中第1题中,小丁打算从家乡A地区到B地区旅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学生感到亲切。
4、富于生活气息:试卷遵循社会,贴近学校,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思路,如09年湖州卷第29题《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注重从学生生活出发,设置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既增强了命题的针对性,如教育的,有考查了学生课堂联系生活得能力。
5、关注时政热点:试卷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