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比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大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比较

资源简介


七大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比较
一、七大洲自然环境
1.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欧洲: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冰川地形广布。
亚洲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2.七大洲的气候特征:
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气候显著。东亚、东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大洋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
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
非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南极洲气候的主要特征:酷寒、风大和干燥。
3.七大洲的水系特征:
欧洲:河流比较短小。有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
亚洲: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水系。有恒河、印度河、湄公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
大洋洲:河流源于澳洲大陆东海岸的大分水岭。墨累河,艾尔湖。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五大湖。
南美洲:河流源于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平原南北侧的山地与高原,湖泊少。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非洲:东非大裂谷一带多河流湖泊,许多水系为辐散中心和辐聚中心。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坦葛尼喀湖、维多利亚湖。
南极洲: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
例题1. 材料1:墨西哥山地高原面积大,中部是墨西哥高原,沿海分布狭长平原,境内多火山、地震。首都墨西哥城地处墨西哥高原,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墨西哥是拉美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石油、制造业、服装等较发达,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和中国。
材料2:墨西哥简图

(1)墨西哥位于 (东、西)半球,境内山脉③属于 山系。
(2)简析墨西哥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3)墨西哥主要的能源矿产是 ,该能源从其西海岸运输到中国需经过 洋。
(4)简述墨西哥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西 科迪勒拉
(2)位于热带,冬季温和。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3)石油 太平洋
(4)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或者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例题2.非洲东部近30年来,至少每平均10年会出现一次饥荒。最近一次是2011年,受灾人数高达1240万。除了人为因素外,还与当地哪项气候特征关系密切( )
A、气候复杂 B、全年炎热
C、降水年际变化大 D、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人文环境
1.七大洲人口(2017.3):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人口问题: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
非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低龄化。
北美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南美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人口问题:城市人口过多。
大洋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人口问题:人口过少,劳动力不足。
南极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2.七大洲自然资源:
亚洲: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欧洲: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 9 %,占世界总面积的23 % ,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非洲:经济极其落后落后,以出口农产品为主。
北美洲: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 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 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
南美洲: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大洋洲:矿物以镍、铝土矿、金、铬、磷酸盐、铁、银、铅、锌、煤、石油、天然气、铀、钛和鸟粪石等较丰富。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产松树、山毛榉、棕榈树、桉树、杉树、白檀木和红木等多种珍贵木材。美拉尼西亚附近海域、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及新西兰附近海域为主要渔场,盛产沙丁鱼、鳕、鳗、鲭和鲸等。
南极洲:石油、天然气丰富。
3.七大洲环境问题:
南美洲: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加剧,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原因:森林资源正遭到过度砍伐。
北美洲:水污染、核污染、化学污染,以及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土壤污染(侵蚀、农药和化肥污染,酸雨污染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的。
大洋洲: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措施:加强牧区管理合理放牧。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大量原生动植物灭绝;措施:加强物种引进监管制。大堡礁珊瑚退化严重,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甚至灭绝;措施:加强保护,减少污染。
非洲:
森林面积减少;土地严重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不断缺失;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出现退化;面临着水短缺问题。造成原因:因为生产力水平低,农牧业生产落后,随着人口的猛增,食品供应越来越短缺 ,人们只能用单一原始的方法向自然掠夺,人类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地区土地利用不当,缺乏管理和规划,为了耕种,人们破坏森林和牧场;为了增加畜牧业收入,牧场载畜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欧洲:
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水和空气质量令人担忧,垃圾无法有效再生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的。
亚洲: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的短缺;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原因造成的。
南极洲:
①冰盖变薄,消失;原因:气候变暖;危害:海平面上升,各地出现气候异常现象。②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破坏了臭氧层。危害:臭氧层被破坏后,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量射线可以直达地面,杀伤地球上生物的皮肤,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上升。
例题1. 读“大洋洲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E所在的地形区为  ?,这里河流少,但地下水  ?,有自流井,因此这里叫  ?。
(2)澳大利亚通用的语言是  ?语,从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澳大利亚是个  ?国家。

(1)中部平原 丰富 大自流盆地
(2)英语 地广人稀
例题2.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首要问题是( )
A、生产水平下降? B、粮食与环境问题? C、自然资源短缺? D、环境与资源问题
例题3. 北美洲的人口约占全球的5%,二氧化碳排放量却超过25%。其原因之一就是庞大的用电需求,大量燃烧煤等燃料发电。这与北美洲的哪项区域特征关系密切(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业生产专门化
C、工商业发达,城市人口比重高 D、经济发展不平衡
例题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区降水比郊区多60毫米,相当于每年多了一场暴雨,形成了城市“雨岛”。形成城市“雨岛效应”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区空气下沉 B、城区固体尘埃增多
C、城区空气上升 D、城区气温比郊区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