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学目标开展推测和验证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构建起水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难点: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也就是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红色的水、塑料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1、利用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2、并提问题:古人是如何在夜晚和阴天计时的。二、古代的水钟1、利用动画出示古代水钟,演示水钟工作过程。2、解释水钟工作原理,引入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三、滴漏实验1、挑战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试测 简介器材,提出要求。学生试测后,统计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2)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3)做出解释: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孔,所用的时间基本相等。2、挑战二:积聚10、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1)推测分别积聚10、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交流:推测结果,并说明推测的依据。(2)交流实验方法(3)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4)表达与交流: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3、分析各组数据,找出用时不同的原因。(1)一号瓶和二号瓶瓶身粗细相同、孔眼大小不同。孔眼大用时短,流得快;孔眼小用时长,流得慢。(2)二号瓶、四号瓶孔眼大小相同、瓶身粗细不同,水量相同,瓶子细流得快,瓶子粗流得慢。4、各组还用自己原来的瓶子,实验:把三百毫升水流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各组猜测所用时间大约是多少。(2)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3)表达与交流:只要保持水流粗细、水位高低相同,水就以一定的速度流逝。(三)理解古人水钟的计时原理1、动画演示 :水钟里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滴的。提问:古人为什么这样设计?2、课件出示问题:水每分钟流掉100毫升,一小时流掉多少毫升?一天流掉多少?如果水钟一天换一次水,这些水需要多大的储水装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吗?3、出示水钟图,师生共同解释水钟计时的原理4、实验: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漏会怎样?(1)实践验证同样多的水,由于流速不一样,它所能计量的时间也不一样。(2)表达交流:从节约资源以及使用方便的角度考虑,都应选择使用“滴漏”的方法来计量时间。另外,用滴漏的方法,也能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水位的变化而影响水下漏的速度。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为下节课制作一个水钟做好准备。1、出示问题:流水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2、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滴60滴水滴的滴漏。五、板书设计3、用水测量时间水位高低水流的速度与 有关 孔眼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