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一轮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复习课件+导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中考一轮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复习课件+导图)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发展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女排精神
考点要求
单元内容 考点要求


文明与家园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3、文化自信的含义和来源是什么?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6.为什么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7.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9、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要性?
11.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要求
单元内容 考点要求


文明与家园 1.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
2.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如何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变化?
4.我国资源环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5.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8.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9.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0.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什么意义?

考点解读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是什么?
答、(1)产生:各族人民闭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如烂的中华文化。(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为什么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答、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历尽沧桑仍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考点1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
考点解读
5.文化自信的含义和来源是什么?
答、(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来源: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答、(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⑶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高发展。
考点解读
8.青少年如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造了国做贡献?
答、(1)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文化创新能力。(3)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自觉学习和吸收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术中中改中精(4)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5)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善于识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9.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是什么?
答、(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考点解读
10.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徳?
答、(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锛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h能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相且大海: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足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11.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答、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考点解读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国人民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闭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和表现是什么?
答、(1)特点:与时俱进。(2)表现: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网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星”精神等;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3.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2)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1)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悬、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考点2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解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高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2)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5)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7.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考点解读
1.如何认识人口问题?
答、(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间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基本特点和新的特点是什么?
答、(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大海:的基本国情不会根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如何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变化?(为什么要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答、(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考点3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考点解读
5.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的资源形势是什么?
答、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1)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资源现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
答、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1)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答、(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9.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答、(1)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考点解读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2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5)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答、(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考点4共筑生命家园
考点解读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答、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将境都很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境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节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发兴的历史使命。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染」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港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限、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考点解读
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繁荣、生态良好、(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什么是美丽中国?
答、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7.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什么意义?
答、(1)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有利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3)有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
拓展提高
1.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标准,其中语文学科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比重,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背诵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这
A.意味着其他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削弱
B.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将导致高考语文试卷难度系数增大
D.折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背通经典
B
拓展提高
2.一个故事打动人心,一句话语给人力量。近年来,公益广告将教育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让人们在欣赏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増加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情感。公益广告( )
A.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C.将促进社会风气的迅速好转
D.是纠正道德滑坡的治本之策
A
拓展提高
3.奔赴诗词之约,人生自有诗意。狗年春晚上相声《我爱诗词》让观众在欢笑不断中感受“诗词接龙”的乐趣横生。《经典咏流传》用流行的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カ乃至生长カ。《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让人耳目一新。人人“拼”诗词的盛况背后,说明了
A.大众对优秀文化的迫切渴望
B.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C.我国诗词文化拥有独特魅力
D.我们可以视)(切外来文化
ABC
拓展提高
4.(2018·舟山)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上世纪中叶起,全球先后掀起针灸热、中药热。未病先防、天人相应、阴阳调和等理念引领着人类健康发展方向。这反映了
A.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特点
B.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动力
D.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AD
拓展提高
5.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并确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为应税污染物,同时还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该法的实施( )
A.为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丁根本依据
B.是提升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
C.赋予了相关纳税企业自由排污的权利
D.有利于引导绿色环保生产方式的形成
BD
解题技巧
图表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图表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图表题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如何解决图表中的问题
方法技巧点拨:首先,要注意看图表的标题,一般来说标题直接反映了图表的内容;
其次,要做到”三比”①横向比:把同一横栏的数字作比较。②纵向比?把同一纵栏的数字进行比较,看比校出来的数字有何变化③综合比:就是把横向比和纵向比的数字综合起来比较、考虑,概括出整个图表反映出来的
中心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图表下面的注释。答题时要做到“三到”:
①由数字到术语。图表类非选择題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
②由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现象还不够,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以我们必须揭示出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
③由理论到实我。中考题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守望精神家园

1.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的形式、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内涵、影响

文明与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1.正视发展挑战

人口问题

2、挺起民族脊梁

2.共筑生命家园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作用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必要性、要求

美丽中国的愿望

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