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二轮复习三合一历史教案:专题七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岳麓版二轮复习三合一历史教案:专题七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七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
一、温故知新
现代中国的含义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阶段 时间
3、4个时期
时期 时间 重大事件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
时间:
意义: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制定的目的何在?说说其内容和意义。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3、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哪3个制度上?这3个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前两个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陷于瘫痪或名存实亡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焕发生机的?
表现:
法律依据:
瘫痪与新生:
制度 瘫痪原因 新生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哪3个重要环节?说说各个环节的情况?
环节 情况
5、“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1979年元旦:
1979年1月:
1981年9月30日:
1982年12月:
1984年:
1984年12月:
1987年4月:
1992年:
1995年:
2002年: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过哪些外交方针与政策?取得过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方针政策 毛泽东提出的:周恩来提出的:1953年:1955年:意义:
成就 建国一周年时:1954年:1955年后:1971年:1972年:1972年9月:1978年12月:1979年1月1日:2001年:2001年12月21日:2002年: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而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履行的就是宪法职能,到195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故而是临时宪法。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指的是?
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社会主义原则是其区别于共同纲领的新特点。
3、说说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国时称夷洲,吴国将军卫温率军到达台湾。
隋唐时称流求,隋炀帝派人到过台湾。
元朝时称琉球,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时称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一举收复,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人民的奴役。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4月,日本威迫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澎湖诸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又陷入了两岸隔绝的痛苦之中。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败退台湾。美国政府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表示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每天都进行炮击。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谈话具体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1980年以后,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是,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独”的活动严重影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4、台湾、香港、澳门各是如何脱离祖国和回到祖国怀抱的?
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郑成功率战舰300多艘,在台湾登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894 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深圳河以南地区成为英国的租借地。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该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澳门: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东南沿海地区,1553年获准在澳门暂居,后买通澳门守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当日,澳门回归,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怎样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而调整的?
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中国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实行一边倒,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加强同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苏争霸激烈,美国欲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用小球(乒乓球)影响大球(国家关系),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实行对外开放。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A、(1)(2)B、(3)(4)C、(1)(3)D、(2)(4)
2、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张是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 ④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5.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 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 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6、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8、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9、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3)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1)(2)(3)B、(1)(3)(4)C、(1)(2)(4)D、(1)(2)(3)(4)
11、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
A、1949年B、1951年C、1953年D、1956年
1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3)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4)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1)(2)(3)(4)B、(1)(3)(2)(4)
C、(2)(1)(4)(3)D、(2)(3)(1)(4)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15、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1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1)中日建交(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3)中美建交
A、(1)(2)(3)B、(2)(1)(3)C、(3)(2)(1)D、(1)(3)(2)
1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8、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19、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1)(2)(3)B、(2)(3)(4)C、(1)(2)(4)D、(1)(3)(4)
21、1999年12月20 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
A、150多年B、近400年C、400多年D、500多年
22、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4)维护统一
A、(1)(2)(3)B、(2)(3)(4)C、(1)(2)(4)D、(1)(3)(4)
2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年底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底
2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