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二轮复习三合一历史教案: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岳麓版二轮复习三合一历史教案: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温故知新
(一)中外历史整体框架
(二 )古代中国的概况: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3、重要朝代:
4、朝代特点: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西周分封制
谁封:
封谁:
为何封:
封的作用:
最后结局:
2、西周宗法制
(1)何谓大宗?
(2)何谓小宗?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怎样?
(4)为了维护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什么制度?
(5)宗法制的确立对于西周统治有何作用?
3、三公九卿制
名称 职责 关系
三公
4、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5、郡国并行制
原因:
结果:
6、推恩令
原因:
结果:
7、三省六部制
唐朝前期皇权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上,说说它们的情况?
8、宋分相权制
行政归 ,办公机构为
中央机构 军政归 ,拥有 之权,统兵权归
财政归 ( 、 、 )长官 (又称
废除了由 的制度
州郡长官由 出任
地方机构 之下设置 ,有 之权。
各州郡的 ,除自留外,其余运往 或其他
指定地点,由 掌握。
9、丞相
确立于:
废除于:
存在时间:
10、军机处
设立时间:
设立目的:
军机大臣职权:

军机处的特点: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说说分封制的来龙去脉?
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受封者是王族、功臣和先代(商代)贵族,是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是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周王作战,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作用是初期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王权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分封制逐渐崩溃。
战国时秦国:废分封。
西汉: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封侯享用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2、说说郡县制的历史?
战国时秦国:行县制
秦朝: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秦朝中央机构设置哪些官职?他们各负责什么事务?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务。是为三公诸卿制。
4、隋唐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罚,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是为三省六部制。
5、北宋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又在各州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以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6、明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是宰相。
7、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保留着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从中央到地方都直接惟皇命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取消。在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西周分封制的受封主体是
A、殷商降族B、功臣C、先代(商代)贵族D、同姓亲族
2、关于西周分封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使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度B、大宗、小宗制度
C、礼乐制度D、世卿世禄制度
4、在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的哪种关系是不存在的?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
C、平等关系D、相对的关系
5、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8排64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6排,大夫4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64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6、(2006·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7、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周王嫡长子B、周王嫡次子C、周王庶长子D、周王庶次子
8、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
A、大宗的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D、小宗的次子
9、周朝礼乐制度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10、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11、(2006·上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1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实行郡县制
1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4、秦朝时,位高的丞相和权重的御史大夫相互之间的主要关系是
A、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B、御史大夫对丞相负责
C、两者紧密合作D、两者相互牵制
1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
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16、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120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主要是因为
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36部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7、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18、“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的是
A.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
B.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皇权排斥相权D.中朝成为决策机构
19、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监察制度 D .统一货币
2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关于秦朝郡守县令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地方行政长官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在辖区内铸造钱币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控制的工具
23、(2006·天津)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D、颁布推恩令
24、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 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 D.文字契约的承诺
2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6、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加强监察制度B.分封诸侯王 C.再三减免租税D.复故爵田宅
27、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2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贾谊这一主张 ( )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B.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汉武帝设立中朝
2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30、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招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
32、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D、宋初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
33、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4、(2006·天津)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35、宋朝的“计相”总管
A、行政B、军政C、财政D、监察
36、北宋统治者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主要是为了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37、宋朝时,宰相的办公机构是
A、中书门下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
38、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
39、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0、我国封建社会丞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春秋、元朝B、秦朝、清朝C、西汉、清朝D、秦朝、明朝
41、没有大大削弱相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
42、下列措施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A、汉朝设立“中朝”机构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设中书省D、明代废除丞相
43、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封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宰相权力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4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5、(2006·广东)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1)参知政事的设置(2)丞相制度的废除(3)军机处的设立(4)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1)(2)(3)(4)B、(4)(2)(3)(1)
C、(2)(4)(1)(3)D、(4)(1)(2)(3)
46、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4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越来越任人唯亲D、专制主义皇权不断空前强化
48、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制的建立D、军机处的设置
4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