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案新编: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案新编: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新课导入
说起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学们想必都不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是奥匈帝国,和德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由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德国又蓄谋已久地想发动一场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的战争,于是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皇帝是威廉二世,他和他的臣僚们制定了野心勃勃的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极短的时间打败法国,征服欧洲,进军世界。威廉二世说的一句话颇能代表他们君臣的心态(大意):现在是夏天,我们在这时候发起进攻,等到秋天树叶落的时候,我们早已又坐在家里喝茶,围炉夜话了。威廉二世的如意算盘打的是不错,然而战局并未朝他设想的方向发展,仅第一场大会战马恩河战役就耗费了不少时日。马恩河战役后,德法双方就比着挖壕沟修地堡,进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破产。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初,也是制定了野心勃勃速战速决的计划,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不成想,仅在上海周围进行的一场大会战淞沪会战就持续了整整三个月。要灭亡整个中国,需要多少时间,也就可想而知了。什么速战速决?白日做梦而已。那么日本的这个白日梦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破灭的?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本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知识结构
日本白日梦之所指: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老虎吃天,胃口不小
日本白日做梦之原因: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方针已定。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旧病未愈,新患迭起,扩大侵
略战争,尽快摆平中国,才能尽快摆脱困境。
日本白日梦之“梦境”: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日本白日梦之结果:破灭(噩梦醒来是晚上)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淞沪、太原、徐州会战、
(片面抗战路线) 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等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
日本白日梦破灭之原因 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中华民族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根据地:晋察冀等
正确道路:《论持久战》
三、重点难点分析
国民党和共产党抗战路线的异同点及其原因
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片面抗战,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是全面抗战。
相同点:都在坚持抗战。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
不同点: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害怕人民群众掌握武装会危及自身统治。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原因: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5·全国卷·10)
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A)
A、广州 武汉 南京 重庆B、广州 南京 武汉 重庆
C、广州 武汉 重庆 南京 D、广州 南京 重庆 武汉
2、(1993·上海卷·12)
毛泽东分析中日双方基本特点,指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道路的著作是(D)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持久战》
3、(1999·上海卷·23)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C)
(1)淞沪会战(2)《论持久战》发表(3)七·七事变(4)台儿庄战役
A、(4)(3)(2)(1)B、(4)(3)(1)(2)
C、(3)(1)(4)(2)D、(1)(3)(2)(4)
4、(2000·上海卷·25)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B)
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5、(2000·广东卷·18)
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6、(2002·上海文综卷·11)
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B)
A、“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7、(1993·上海卷·69)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引自《中共一大纲领》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材料二 引自《中共二大宣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引自《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材料四 引自《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中国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兄弟们!大家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材料五 引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共中央再郑重地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本当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征,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问题:
(一)写出上列材料产生的年份。(1)材料一产生于 1921 年;(2)材料二产生于 1922 年;材料三产生于 1927 年;(4)材料四产生于1935 年;(5)材料五产生于 1937 年。
(二)根据上列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例: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
(1) 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或最低纲领)
(2)能否根据材料二,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请说明你的判断。
不能因为材料二中指出了“为目前利益计”
1、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变化?
提出了以暴力推翻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政权的任务和建立革命武装。
(2)能否根据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改变了二大的奋斗目标?请说明你的判断。
不能。因为材料三中提出了“建立民权的政府”的目标。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三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共同点?
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
(2)能否根据材料四,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中心任务?请说明你的判断。
可以。因为材料四中“日寇蒋贼”的提法,建立“国防政府”的说法已显示出以抗日为中心的任务。
3、比较材料五和材料四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什么延续?有什么变化?
延续:以抗日为中心;变化:联合国民党政府。
(2)能否根据材料五,认为这个中心任务是中共二大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贯彻?请说明你的回答。
可以。民族独立是民主主义革命在当时的最现实的任务。
(三)
史学界认为:综观这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处理了它所面临的复杂的矛盾,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你是否同意?请概要论证你的回答。
(1)说明“坚定性”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某任何私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说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以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社会矛盾、革命形势、革命力量、革命对象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依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策略和中心任务,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五、新情景设置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个人物,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说过他。他的名字叫李登辉。李登辉曾经是国民党主席,在台湾主政达数年之久。李登辉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但绝对不是青史留名,而肯定是遗臭万年。因为他鼓吹“两个中国”,阻挠中华民族的大统一。他本来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但他却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历史事实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那就是中国由于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被迫割让了台湾岛给日本。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人民在日寇铁蹄下被蹂躏践踏了整整50个年头。在这50个年头里,为了使台湾人民屈服于他们的淫威,除了高压政策之外,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也是其相当毒辣的一手。台湾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他们的教育,不了解自己伟大祖国的历史,慢慢地就忘记了自己的祖国母亲,反认他乡是故乡了。1996年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发言说,日据台湾50年,给台湾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由于殖民统治者采取歧视、差别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使台湾人在屈从中麻木,在歧视中忘却,对同化产生饥饿感,甚至发展到对自己血液的憎恨,对民族文化的蔑视,一旦有机会,全岛的人恨不得都皇民化,民族自豪感自然就所剩无几了。(1996年第3期《文学评论》)李登辉就出生于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时期,从小接受的是奴化教育,久而久之,他就以日本人自居,不知民族大义为何物了。其实,“有幸”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并不限于台湾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中国人何尝不是深知其中三昧呢?要想知道这一切,就有必要学习本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二、知识结构
“暗无天日”之所指:日伪残暴统治
建立汪精卫伪政权:1940年3月,南京
政治上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实行恐怖政策
华中:清乡运动
“暗无天日”之表现 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上 工矿交通运输业:统(一管)制政策
(掠夺) 金融业:抢占、开设银行等
劳动力:强抓中国人到日本做苦工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学校、社会)
以华制华(政治上)
“暗无天日”之原因 满足侵略战争需要,攫取巨额利润(经济上)
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民族同化
三、重点难点分析
1、“相持”之含义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不能在短期内灭亡中国,而中国力量又尚未强大到驱逐日本出中国的程度,双方遂进入了胶着状态,是为“相持”。
2、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之原因
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政策的吸引,二是汪精卫对最高权力的追逐与向往。
3、良民证
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用以把老百姓与抗日者区分开来。
4、保甲连坐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实行过连坐,一人犯法,全家都罪责难逃,邻里也受牵连。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曾经实行过保甲制度,几户人家为一保,便于统治。日本侵略者实行这一制度,意在加强对沦陷区人民的控制。蒋介石在国统区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7·全国卷·1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B)
(1)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2)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3)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4)蒋介石集团反共面目日渐暴露
A、(1)(2)B、(1)(2)(3)C、(2)(3)(4)D、(1)(2)(3)(4)
2、(1994·全国卷·39)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既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回答:
(1)据材料一 ,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的影响。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五、新情景设置
1996年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发言说,日据台湾50年,给台湾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由于殖民统治者采取歧视、差别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使台湾人在屈从中麻木,在歧视中忘却,对同化产生饥饿感,甚至发展到对自己血液的憎恨,对民族文化的蔑视,一旦有机会,全岛的人恨不得都皇民化,民族自豪感自然就所剩无几了。(1996年第3期《文学评论》)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能否结合现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附:参考范文
奴化教育今昔谈
台湾人并不是日本殖民统治唯一的受害者。上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和其他沦陷区也不遗余力地推行奴化教育,特别注意从娃娃抓起。他们建立了一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缩短中、高等教育阶段年限,延长初等教育阶段年限,目的在于通过学校从小就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在东北,日语被定为各级学校必修的“国语”,原有的国语改称汉语。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凡此种种,究竟给沦陷区人民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谁又能说得清呢?
随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灰飞烟灭,奴化教育自然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日本人像胡汉山似的卷土重来,奴化教育的浊流近年又死灰复燃了。1995年,设在天津的日本独资企业光荣软件公司企图加工有日本二战时期的飞机、军舰、军官形象和纳粹标志的电子游戏软件《提督的决断》。1999年,设在成都的日本独资企业伊藤洋华堂搞了一个促销活动,打出举行“99日本节”的广告,宣布在“日本节”里除举办日本茶道欣赏、服装、电器商品展销外,还设日本歌曲演唱比赛和题为《我心中美丽的日本国》的征文大赛。征文限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参加,内容必须是歌颂日本的历史、文化、商业、科技。当年,日本飞机把成都炸了个稀巴烂,现在又用金钱开路让中国的年轻一代为其歌功颂德,说其是奴化教育的现代版,我想不是在制造冤假错案。
迫于群众和舆论的压力,伊藤洋华堂取消了征文活动,并通过媒体向市民致歉。日本人服软了,一些中国人却还不依不饶。不少中方雇员由于每个人少领100—500元奖金,心情很是不好。商场对外联络部负责人也抱怨这件小事使商场损失了10万元的广告费。有的学生与家长也因失去了一个领奖机会而不以为然。政府某部门的一位官员甚至发表了这样的高见:“这事把外商给得罪了,得罪外商就是破坏当地投资环境和本地声誉。”这些人为了几个钱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负责编教科书的衮衮诸公总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吧?然而不久前,新华网的一篇帖子告诉我们,日本有个佳能照相机,该相机的广告竟然上了初三英语课本。一开始我还不相信有这事,那就问问正在教的高一学生吧,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这回事,印象还挺深刻。这边网友的声讨尚未平息,那边又把日本人的女体盛给端出来了,以女大学生裸露的身体当食器,女体据说来自日本。日本军国主义者得知上述信息,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皇天不负苦心人,半个世纪前进行的奴化教育,终于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华大地开花结果了。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忧从中来?
当今中国,不仅有内忧,更有外患。1999年,美国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美国飞机又把我空军飞行员王伟撞得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美国是这样,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迄今也不承认对中国等地的侵略行径,隔不多长时间就有人跳出来表演一番,且得到不少喝彩。日本同美国组成军事同盟,把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到2003年,日本已发射了4颗侦察卫星,从香港到北京的中国广大沿海地区,每天至少一次受到日本侦察卫星的地毯式侦照。钓鱼岛本来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却据为己有,中国的7个勇士去保钓,结果反被日本扣押。这还真没地方说理了。
面对内忧和外患,必须提高综合国力,这是不错的。与此同时,抵制奴化教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到头来汉奸还会层出不穷,吃亏的还是我们自个儿。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新课导入
汪精卫的那句名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对这个句式我们简直是太熟悉了,因为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有句名言,叫做“宁让我负千人,不让一人负我”。二者是何其相似乃尔!话说曹操逃难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待他为上宾,半夜里让家人磨刀霍霍向猪羊,自己则骑着驴去给曹操打酒喝。曹操半夜被磨刀声惊醒,以为人家是想对他下手,就把人家一家人全部杀死,仓惶出逃。走到半路,恰巧迎头碰上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明白了事情真相,愧悔不已。但事已至此,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把吕伯奢也一刀结果了事。是什么使曹操如此心狠手辣?当然是那个“宁让我负千人,不让一人负我”的逻辑在起作用啦!俗话说:犬门无虎子。曹操的儿子曹丕不但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而且发扬光大了。不但用这法对付别人,也用来对付自己的亲兄弟曹植。他害怕曹植夺他的位,为了除去这个障碍,就想了一个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他的命。曹植作的诗如下:著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鲁迅先生曾活剥曹植的诗为豆萁喊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此是后话,不提。)曹丕做过同室操戈的事,蒋介石又何尝没做过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汪精卫经不住诱惑,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稍为有点定力,倒是没投降,但也免不了心猿意马心荆摇荡心神不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就成了他日后的选择,同室操戈也就在所难免。蒋介石是怎样同室操戈的?国内国际又是如何反应的?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本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党专政
政治上:独裁 特务统治
内 保甲制度
经济上:掠夺(统一管制)
“阴霾密布”之所指:国民党倒行逆施 军事上:磨擦(积极反共:
皖南事变
外: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侵
华方针改变,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
阴霾密布之原因 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的阶级本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利益
丧师失地: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
阴霾密布之危害
亲(反法西斯力量)痛仇(法西斯力量)快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溶共”的含义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八字发方针,溶共的含义是把共产党溶入国民党,这是国民党的最好的打算。如果溶不过来,那就只好既防又限且反了。
2、“治外法权”的含义
基本上相当于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了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抵抗了大量日军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国际地位提高,故英美放弃了这一特权。
四、高考试题回放
1、(1995·全国卷·12)
皖南事变反映出(C)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1997·全国卷·13)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C)
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3、(1999·全国卷·16)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国民党军队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
4、(1993·三南卷)
下列各项中,与汪精卫无关的是(C)
A、曾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B、制造七·一五政变
C、策划皖南事变D、在日本诱降下公开叛国
5、(2000·春季卷·18)
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C)
(1)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2)美英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3)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1)(2)(3)B(2)(3)C、(1)(3)D、(1(3)(4)
6、(2002·上海卷·19)
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C)
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
五、新情景设置
1944年,滇缅公路油管工程处为配合美国工兵而铺设一条来自印度的军用油管以解决战时汽油供应问题。这条油管从印度的加尔各答一直通到昆明,全长达三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油管,但也是使用期最短的油管。因为日本一投降,它就没有了任何用处。这条油路曾经费时两年多的时间修建,现在像一个弃儿被人遗忘。它们或深埋在红土之下,或裸露在阳光中,只偶尔被人不经意地看上一眼。
腾冲县城有一个国殇墓园。墓园在一个名为“小团山”的山坡。这整个的小山坡都是墓园。九千座墓碑从坡底一直排到坡顶,就像列阵的士兵一样整齐密集。据说埋葬他们的方式正是按照他们生前的建制进行排列。九千多个亡魂都是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的将士,全部牺牲于1944年抗日战争一场光复战中。国殇墓园一直挂着国民党的旗子。据这里的人说,就是在“文革”那样的混乱中,这里国民党的旗子都没有被摘下过。蒋介石为此墓园题写的“碧血千秋”四个字,也没有被毁掉。为了这些浴血奋战过的人们,人们守住了最后的一点理性。从这一点点理性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人道和文明的力量。
滕冲县和顺乡是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艾思奇原本叫李生萱,因为热爱卡尔·马克思和伊里奇·列宁,便为自己取了个革命的名字:艾思奇。1935年,艾思奇写了《大众哲学》一书。此书一出,立即风靡全国,一版再版,影响了好几代人。传说蒋介石向他的下级发牢骚说,艾思奇凭着一本《大众哲学》把他打败了。和顺乡还有一个图书馆,可说是中国乡村第一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建于1928年,已有了70多年的历史。图书馆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有两个小院子和一个花园。馆内藏有两万册古本木刻线装书和上世纪初的读物,早年的《万有文库》《东方杂志》《世界文库》等都收得颇全。只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全馆只收藏了五万多册书。(方方《到云南走走啊》,《人民文学》2003年第2期)
1、通往云南昆明的油管弃置不用未免可惜,你能为其设计一下,来个废物利用吗?
无答案。各抒己见。
2、腾冲县城国殇墓园里的国民党旗帜该不该摘?为什么?
无答案。直抒胸臆。
3、滕冲县和顺图书馆早年收藏了那么多书刊杂志,建国后却日益衰微,你能否把可能的原因都罗列出来?
无答案。畅所欲言。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新课导入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重庆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酒会,各界名流应邀前往。觥筹交错之间,有位记者出了一则谜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我国古代历史人物。名流们纷纷猜谜,谜底五花八门。有的说是蒋干,有的说是毛遂,有的说是屈原,有的说是苏武,有的说是共工。真个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蒋干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自告奋勇去东吴窃取情报,被周瑜将计就计,带回去了一份离间曹营水军大将的假情报,使他们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蒋干也成了被人们嘲笑的对象。毛遂是战国时候的人物,颇有本领,但在当时某公子手下没有被重用,于是他在一次出使敌国的行动中,也是自告奋勇,跟着去了,而且立了大功,由此脱颖而出,毛遂自荐也就成了佳话。屈原是战国时楚国贵族,他热爱楚国,建议楚王远小人亲闲人,但不被采纳,自己反而被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大鱼吃屈原的肉,就往江里扔粽子,后来并举办赛龙舟活动,以纪念屈原。苏武是西汉时候的人物,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匈奴扣住他,不让他回国,他就在北方荒寒之地放了19年羊,是为苏武牧羊。后来历尽千辛万苦,苏武终于回到汉朝,他本人也成了民族气节的代名词。共工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前边已向大家介绍过。这些人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什么关系?到底哪个谜底更接近历史的底蕴,更能揭示历史的本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知识结构
“多云”之所指:解放区困难
多云之表现: 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人口减少一半,军队人数减
少财政经济困难
多云之原因:日军“扫荡、国民党军队包围封锁、自然灾害严重
“转晴”之所指:解放区度过困难
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权
经济上: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大生产
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转晴之原因 思想上:整风运动(1942)
军事上:反“扫荡”(百团大战、游击战、运动
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回民支队、蒙古抗日游击队)
未雨绸缪:中共七大(1945,《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思想)
乾坤朗朗: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三、重点难点分析(略)
四、高考试题回放
1、(2000·春季卷·19)
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C)
(1)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2)促进经济发展(3)实行精兵简政(4)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1)(2)B、(1)(3)(4)C、(1)(2)(4)D、(1)(4)
2、(1996·上海卷·15)
“在国际法西斯侵略行动猖獗到顶峰的时刻……这一年9月,……母亲在生下孩子七天后,便忍痛将她的第一个孩子寄放在……老百姓家中……马上随部队转移……”(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其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最为残酷的(C)
A、“清乡”政策B、“治安强化”政策
C、“三光”政策D、“融合”同化政策
3、(1994·上海卷·15)
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B)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4、(1994·上海卷·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A)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5、(1996·全国卷·45)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
年份 开垦荒地(万亩) 耕地面积(万亩) 谷物产量(万担) 皮棉产量(万斤)
1941 39.0 1210.5 147 58
1944 128.8 1467.5 175 300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年)》《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材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1)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什么特殊意义?
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2)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3)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
第一层: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度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第三层: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
6、(2000·上海卷·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年——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以前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此时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
(2)请从中国两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原因。
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
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1941—1942粉碎日军的扫荡,沉重打击日军。
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
五、新情景设置
材料一 1943年10月,日本零式战斗机猖狂出动,肆无忌惮地在驼峰航线上活动,竟然在一日之内接连击落几架飞越驼峰的C—87运输机。陈纳德极为恼火,下令第14航空队的三0八轰炸机大队前往印度运输物质。原来,三0八大队的B—24轰炸机与C—87运输机外型极为相似。陈纳德想用B—24轰炸机作“鱼饵”钓出日本零式战斗机。陈纳德要求B—24轰炸机要尽量在偏南(靠近缅甸)一点的航线上飞行,机上要多带弹药,队形要散漫无章。日本果然上当。从靠近航线最近的缅甸密支那机场紧急起飞零式战斗机拦截。进入射程以后,B—24轰炸机露出了真容,犹如猛虎出山一般,直扑敌机。经过改装的速射炮威力巨大,上了当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反应过来为时已晚,纷纷冒着黑烟栽下蓝天。第三0八轰炸机大队连续3天的化装飞行,一共击落日机18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骆峰空运的代价是高昂的。在这条死亡航线上,无数中美两国的空中勇士壮烈捐躯。中国,据统计,气候恶劣的季节,中国航空公司平均每周就有一架飞架失踪。美国,战后官方披露,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亚洲战场损失飞机3603架,其中损失在驼峰航线上的就达468架,牺牲飞行员1579人。
1946年,战争的硝烟散去不久,美国最著名的刊物《时代》杂志第一期登载了一篇回忆骆峰空运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令美国人久久不能忘怀:“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被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气中,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当作航行的地标。”
材料二 据日本外务省的资料,到战争结束时,日本全国的主要城市几乎全被轰炸,烧毁民宅300万户,有2000万人无家可归。工矿业生产仅有战前全盛时期的8%,粮食生产下降了一半,钢材生产只有5000吨,全国的铁路、通讯设施受到巨大损害。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达200万。一无所有的有由国外返乡的日本侨民有600万人,在战争废墟上找饭吃的失业者,估计有1300万人。
战争,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痛苦、死亡和灾难。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速战速决白日梦
暗无天日沦陷区
阴霾密布国统区
多云转晴解放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